最遥远的距离,或许就是“明天再说”

最近,我和几个同学聚在一起,聊起未来的生活规划。在国企上班的妙妙说,她最理想的生活状态就是找个清闲一点的工作,空闲时可以读读书、养养花、写写文章,做一个文艺小青年。“没准我以后会成为一个畅销书作家”,她说。

我们丝毫不怀疑这种可能性,毕竟大学时期的她才华横溢,文笔细腻又柔情。

“空闲时读书写文章?这不就是我怀孕时做的事情么?”晨子慢条斯理地开口。

晨子在一家电视台工作,大学毕业七八年的光景,她一直坚持写作,写过博客、写过小说,还出版过书。如今,她在当地的文艺圈已小有名气,工作之余读书、旅行、画画、学古筝、收藏各种小艺术品,真正地将日子过成了诗。

而想当畅销书作家的妙妙自从工作后,就基本停止了看书、写作。她曾经不止一次地跟我们说,她要写小说了,可是一个月又一个月过去了,她还是没有动笔。

“工作太累了”

“家里事情太多了”

“最近很忙没时间”

……

理由找了一个又一个,她脑中的鸿篇巨制还是连个影子都没有。眼看着晨子的作品一个个排着队从笔端欢快地跳出来,“文艺青年”妙妙还是过着每天上班、看电视、逛街、睡觉的“非文艺”生活。

她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明天再说吧”。

有时,她也会痛下决心:这次一定好好把小说写出来。但往往都是刚开了个头,就又没有了结尾。

周围的人都说,妙妙如果从现在开始写小说的话,10年后她极有可能成为一名作家。不过话又说回来,要是10年前潜心写作的话,现在她有可能已然成为了一名作家。

2

明日复明日,

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

万事成蹉跎。

我们的生活中,很多人都像妙妙一样,他们也有理想,有目标,甚至有才华,但却在懒惰和安于现状中蹉跎了岁月。

一句“明天再说吧”错过了多少可能?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或许就是“明天再说吧”。畅想遨游千里之外,却不肯让脚步多挪动一下。

有人说,等有了实验室才肯做实验的人,有了实验室也不会做实验。事实上,外界条件的限制都是给自己的懒惰找的借口。

小时候,老师督促我们学习;上班了,领导督促我们工作,可是让自己变得更优秀,又有谁来督促呢?

想变得优秀么?想;能努力实现么?并不能。

“凡事往后拖一拖,待到明天也不迟”。就这样,拖一拖,拖白了少年头;缓一缓,缓成了耄耋翁。待到白发苍苍,蓦然回首,才发现,那么多的理想没实现,那么美的岁月没珍惜。

3

还记得寒号鸟的故事吗?得过且过的寒号鸟最终也没能熬过寒冬。其实,人们很容易被眼前的舒适所蒙蔽,当一个人过得越舒服,他的危机意识就越差。

得过且过,安于现状,他们早就丢了初心,忘了来时的路。

“空想家”们的思想天马行空,却不会脚踏实地地去实现。当寒号鸟在风雪夜瑟瑟发抖时,它肯定下了很大决心:明天一定要垒个又大又舒适的窝。甚至,它可能在脑中把草图都构思好了。

只可惜,寒号鸟的窝最终也只是一个“概念窝”,就如同妙妙的小说一样,想法只是个想法而已。

无论在生活还是工作中,想到就去做。

有些人会对身边人的成绩不屑一顾:“这有什么,要是我的话,可能做得比他更好。”是呀,你有可能做得比他好得多,那你倒是做啊。

口头上的琼楼玉宇还比不上一截刚刚伐过的木头,想到没用,做到才算。

考试前一天,如热锅上的蚂蚁般着急,后悔没有好好用功,想着如果再给我一天的时间复习该多好啊。可一旦考试结束,又不识得书本为何物了。

看到朋友因为健身而变得健康又自信,便也跟着去跑步。可没过两天,便坚持不下来了。

同事因为工作突出被领导赏识,心里羡慕嫉妒,想着我能做得比他更好。但策划案还没下笔,便夭折了。

生活中,到处都有这样的例子。他们也有目标,也曾经赌咒发誓说要为实现目标而努力,但结果往往都是半途而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