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百味,酸甜苦辣皆有之。一个人牢记别人的恩惠比较容易做到,因此世间虽有忘恩负义之人,知恩图报的君子也大有人在。然而,一个人要想忘记别人的诬陷、诽谤和中伤并不容易,以致耿耿于怀,甚至有仇必报,最终造成冤冤相报,永无了日。人们生活在迷中真假难辨,许多人都觉得自己被冤枉,内心感到无限的委屈。面对人生中的不公,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精神境界。

苏东坡晚年的作品〈六月二十日夜渡海〉的诗句:“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作者借由一次夜渡大海的经历,展现老而弥坚的性格和旷达的襟怀。诗句看似写月光之明亮、海天之清澈,却暗喻自己虽曾遭政敌诬陷,但本质清白纯洁,终获昭雪之意,也表达了本质高洁不怕诬蔑之心境。

人生励志感悟文章,牢记别人的好,忘记别人的不好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原文:“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空余鲁叟乘桴意,麄识轩辕奏乐声。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诗的前半铺叙景色,借景写情;后半议古论今,寄意遥深。首颔两联将自己在政治斗争中始终清白自持、最后终于履险如夷的经历同自然界的气候变幻结合无痕;颈联则宕开笔墨,直抒胸臆,直陈自己在政治风云中忘得失、齐荣辱的情怀。好一个“九死南荒吾不恨”!最后一联更是他屡经风波之后仍然以豁达的胸襟宽容待人的真实写照。整首诗蕴含着强烈的感人力量。

东坡处恶劣环境仍优游自乐

苏轼豁达乐观、百折不挠、幽默诙谐。他曾说:“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宋代贾似道《悦生随抄》)。苏东坡与章惇年龄相仿,年轻时曾是好友,后因改革的推进而失欢。绍圣元年,宋哲宗启用章惇为宰相。鉴于自己曾经遭到反对派的攻击、贬谪,章惇在复行新法的同时,大肆对反对派进行报复。

因为苏东坡曾经明确反对过变法,同样被章惇划归反对序列,毫不手软。于是,东坡被贬至惠州(今广东惠州市),为宁远军节度副使。东坡习惯了贬谪的日子,他开荒种地、手抄《金刚经》、钻研烹饪……无论怎样恶劣的环境,他都优游自乐。

苏东坡佳作不断,诗如泉涌。他曾作诗:“为报诗人春睡足,道人轻打五更钟。”章惇见东坡遭贬谪的日子也如此洒脱,很不是滋味,马上又将61岁的东坡再贬至茫茫海外的昌化(今海南昌江黎族自治县)。然而世事难料,元符元年,宋哲宗早逝,宋朝第八代皇帝宋徽宗继位,变法派又一次失势,章惇被贬岭南雷州(今广东雷州市),也跌落至人生低谷。

章惇的儿子章援在东坡任礼部主考官时中进士,算是东坡门生。章援去雷州半岛探望贬居的父亲时,想绕道拜见东坡,又担心老师记父亲的仇,忐忑之际,写了一封长信给东坡,表达歉意,希望老师能够原谅自己的父亲。

东坡回信说:“某与丞相(章惇)定交四十馀年,虽中间出处稍异,交情固无增损也。闻其高年寄迹海隅,此怀可知。但以往者更说何益?惟论其未然者而已……”没有怨愤,没有仇恨。东坡认为与章惇“四十年交情固无增损”,甚至还记得当年章惇对自己诤友般的规劝。“不忘人家的好”,就是苏东坡的做人原则。

既往不咎才能轻松快乐

人生不如意十常八九,即使如关云长的英勇神武,也难免有败走麦城的尴尬;即使像岳武穆那样的赤胆忠心,也无法避免被昏君奸臣枉杀。昔日的成功不值得再三夸耀,而反复咀嚼过去的痛苦,永远一脸的苦大仇深就更不足取了。长时间为鸡毛蒜皮之小事斤斤计较,为陈芝麻烂谷子的往事耿耿于怀,只能使心灵不堪重负。

智者说,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老是念念不忘别人的坏处,实际上深受其害的是自己。既往不咎的人,才是快乐轻松的人。人生要能拿得起,有时候更需要放得下。人的一生就像是一次长途跋涉,阅历越丰富,背负的压力就会越大,只有不断地忘记,才能保持轻装出行。

“牢记别人的好,忘记别人的不好”这一句朴实的话足以让人受用一生,谁能做到,谁就能感受到人生的轻松自在。“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细思东坡的诗句,内心感到一片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