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出身和运气是无法选择的,但“一个人的才华和学识是通过努力必然获得的东西”。如果你通过努力成为优秀的人,那么就会有另外优秀的人、有价值的人愿意为你提供帮助。这种像市场交换的“等价原则”,听起来残酷,却是人脉的本质所在。
一个人的幸福程度,往往取决于他多大程度上可以脱离对外部世界的依附。
分享一篇艾德睿智国际教育咨询合伙人李笑来,原新东方托福阅读、作文老师的社交技巧文章:请放下你的无效社交
有一次在北大讲座,遇到一位学生问我,“老师,你说学习重要,还是经营人脉重要?”看着他一脸大杂烩的表情,我先拿出本子记下了这个问题,然后告诉他说,这是个比较大的话题,我会仔细写篇文章放在网上的,然后给了他我的博客地址。而后又补了一句,“相信我,所谓的人脉就算重要,也根本没他们说的那么重要”。
你愿意与什么样的人成为朋友?
让我们细说从头。先动脑思考一下,你愿意与什么样的人成为朋友? 从幼儿园开始,每个人就都已经有一些选择朋友的原则—尽管并不自知。事实上,资源分布的不均匀,必然造成人与人之间的某种依附关系。观察一下,就可以看到事实:幼儿园里玩具多的孩子更容易被其他孩子当作朋友。那么,玩具最多的孩子朋友最多么?答案并非肯定。
如果你像我一样有机会、也恰好愿意多花一点心思与那个玩具最多的孩子交谈的话,你也很快就会发现,在他的心目中,与所有成年人一样,朋友被划分为“真正的朋友”和“一般的朋友”。以下我们姑且把那个玩具最多的孩子叫做“小强”。
当时我很好奇。耐心等待小强告诉我谁是他“真正的朋友”。最终,他告诉我,真正的朋友只有两个。其中一个是男孩,另外一个是女孩。那我就问他,“为什么你认为那男孩是你真正的朋友?”小强一秒钟都没犹豫,告诉我说,“他从来都不抢我的玩具,他跟我换。”我又问他,“那,为什么你认为那女孩是你真正的朋友?”这次小强犹豫了好一阵子,在确定我会给他保密之后,磕磕巴巴地说,“她好看。我把新玩具全都先给她……”我笑。过一会儿又问他,“她觉得你好看么?小强愣了一下,满眼的无辜,“不知道……”我又问,“那她现在手里的玩具是谁的?”小强突然显得很紧张,“不是我的。”我决定不去问那小女孩什么问题了。
基于种种原因,生活中总是只有少数人是大多数人想要结交的朋友。但是同样基于种种原因,大多数人并不知道那些少数的人是如何理解他们大多数人的行为的。刚才小强说他那个“真正的朋友”从来都不“抢”他的玩具,而是“换”。注意这两个词。
在这里我们不讨论所谓的“心计”。确实有些人有很深的城府,至少比另外一些人更深,他们可以用常人想不出的,就算想得出来也做不到的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在这里,我们只讨论最普遍的情况。
所有的人都喜欢并重视甚至偏爱一种交换--“公平交换”
小强也许并没有意识到,他所拥有的玩具数量,使得他从概率角度出发很难遇到“公平交换”,因为绝大多数孩子没有多少玩具,甚至干脆没有玩具,所以,那些孩子实际上没有机会,也没有能力与他进行“公平交换”。对他来讲,不公平的交换,等同于“抢”,没有人喜欢“被抢”。而与他“换”的那个男孩,让小强感受到公平。小强也有自己想要的但是却不拥有的,所以,他也去“换”而不会去“抢,”因为他自己就不喜欢“被抢”,宁愿把最新的玩具都给那女孩先玩……
某种意义上,尽管绝大多数人不愿意承认,他们的所谓“友谊”实际上只不过是“交换关系”。可是,如果自己拥有的资源不够多不够好,那么就更可能变成“索取方”,做不到“公平交换”,最终成为对方的负担。这样的时候,所谓的“友谊”就会慢慢无疾而终。也有持续下去的时候,但更可能是另外一方在耐心等待下一次交换,以便实现“公平”。电影《教父》里,棺材铺的老板亚美利哥。勃纳瑟拉决心找教父考利昂替他出气并为自己的女儿讨回公道的时候,亚美利哥就是“索取方”。许多年后,教父考利昂终于在一个深夜敲开了亚美利哥的门……
所以,可以想象,资源多的人更喜欢,也更可能,与另外一个资源数量同样多或者资源质量对等的人进行交换。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公平交易”更容易产生。事实上,生活里随处可见这样的例子。哪怕在校园里,“交换”本质没有体现的那么明显,但是,同样性质的行为并不鲜见。比如,某系公认的才子,会与另外一个系里公认的另外一个才子会“机缘巧合”地邂逅而后成为“死党”。俗话常说,“英雄所见略同”,可能就是他们一见如故的原因,所以,他们之间的谈话以及任何其他活动往往都会让他们觉得相互非常“投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