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何说《熊出没》和《喜羊羊与灰太狼》是反艺术
作者:李敬西
《熊出没》:野蛮与阴谋的继续
动画片《熊出没》乍一看,觉得环保主题,挺好。可看着看着就开始讨厌了。还是《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套路:有几个坏人要反反复复义无反顾不厌其烦百折不挠不屈不挠坚忍不拔地干同一件坏事,然后再找一批好人反反复复义无反顾不厌其烦百折不挠不屈不挠坚忍不拔地去阻挠他们干这件坏事。他们双方就这样反反复复义无反顾不厌其烦百折不挠不屈不挠坚忍不拔地相互玩弄、打斗、算计、构陷,就这样无休无止、没完没了地搞他个几百集。
这种动画片格局很小,就是一条狭窄的跑道。在这个跑道里,翻来覆去,无外乎阴谋诡计、圈套陷阱之类的花样翻新,就算跑马拉松那么长,也就这点格局。
到了《熊出没》里,坏人与好人阵营都大大裁军:光头强VS熊大、熊二。后来好人阵营又加上翠花。不得不说,比起《喜羊羊与灰太狼》里那一大群好似批量生产出来的、规格极为相近的羊来说,熊大、熊二、翠花不但人数少,而且容易辨识,这算是一个进步。
然而,野蛮与阴谋还在继续。所干的坏事由茹毛饮血的吃羊肉变成工业时代的大砍大伐和活取熊胆,外加绑架小女孩。须知,在孩子眼里,那一群雪白的羊就是一群孩子,吃羊就相当于吃孩子;熊大、熊二也是人格化的动物,与人类是一样的。我们就拿这么野蛮的动画片来填塞孩子稚嫩的大脑!而且听说还真有俩孩子将自己弟弟绑在树上当成羊来烤着吃,最后孩子被烧伤。即使孩子不被烧伤,只是玩游戏,我觉得这俩孩子已经在头脑里种下了野蛮的种子。
文明究竟离我们有多远?二十一世纪都过了十几年了,我们却拿这种动画片来给孩子看。一个孩子,即使他吃好穿好,玩具一大堆,见多识广,但他的精神底色若是由这种野蛮的吃羊行为和活取熊胆来涂抹的,他依然算不得一个文明世界的孩子。当然,家长不会叫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他要学绘画、书法、钢琴、舞蹈。即使这些全部学得很好,如果他还是一个喜欢玩吃羊游戏的孩子,他依然野蛮——顶多算个“高智商的野蛮人”而已,而他所学的东西也只能叫手艺,而不是艺术。
艺术天然是野蛮的敌人,艺术永远站在敬畏生命、呵护生命这一边。动画片当然也是艺术,可是《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那种动画片却是反艺术的。
从小看《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孩子有的已经能看“手撕鬼子”之类的神剧了。从小被精神毒奶培育起来的野蛮审丑趣味也只爱——并只能,看看“手撕鬼子”了。在对生命的野蛮撕裂、屠杀中寻找快感,宣泄暴力。偏狭的民族主义情绪、仇恨意识就趁着这种快感灌输到了孩子的精神血管中,并内化为他们的一部分。
在他们成长过程中,他们首先学会的是野蛮、暴力、凶杀、仇恨、非理性的民族主义情绪,每一种都指向对生命的蔑视、践踏与屠杀。我不是绝对的非暴力主义者,但在孩子的精神幼芽刚刚开始发育的时候,为什么我们不首先给他们一片温暖的阳光?为什么我们不首先教给他们对生命的尊重、珍爱乃至敬畏?为什么在人与人相处的过程中,我们不首先向他们展示尊重、真诚、宽容和友爱?而非要在电视里整天展览野蛮、阴谋、仇恨和暴力?一个从小被非理性的民族主义情绪绑架着长大的孩子,你怎能指望他会运用自己的头脑理性思考?而一切思考若不是建立在对生命尊重和保卫的根基上,那么这种思考又有什么意义?这种思考不但无意义,甚至是可怕的,希特勒那种演讲,戈培尔那种宣传,都是思考,可那种狂妄、嗜血的思考带来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