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招教孩子正确分辨“争”与“让”

三招教孩子正确分辨“争”与“让”

1、放手,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

孩子与小伙伴争抢玩具,不愿分享,很多麻麻担心孩子犯错,担心孩子日后成为不受欢迎的人,于是忍不住在一边不停地教孩子分享,指责孩子的“不良行为”。而当孩子谦让、礼让,不争不抢的时候,麻麻又担心孩子吃亏,日后在工作中、在社会里没有竞争意识,于是鼓动孩子去“争”、去“抢”。

然而,实际上,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判断能力和学习能力,他们能够在生活中的每一个事件中看到自己的行为对事件的影响,以及对其他人的影响,从而总结判断自己行为的正确与否,在日后遇到类似事件时会对自己的行为作出修正。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吃一堑长一智”。只有在不断的判断、总结和修正过程中,孩子的内心才能得到历练,从而变得更加宽容、豁达、睿智。

所以,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麻麻请放手,相信孩子的能力,相信孩子能够解决当下的矛盾与冲突,并且相信孩子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有所收获。而不是过多地指点(尤其是不一定正确的指点),让孩子在你的指点下盲目顺从而毫无收获。只要记住,你不可能指点孩子一辈子。

2、问问孩子:“你快乐吗?”

当孩子跟小伙伴发生争抢时,当孩子在给长辈挑大梨子还是小梨子的问题上出现心理矛盾时,麻麻可以问问孩子:“自己一个人玩玩具比较快乐,还是把玩具让给小伙伴玩更快乐”“自己吃大梨子更快乐,还是让长辈吃更快乐”。这是让孩子在自我意识和人际交往两者之间作出平衡的一个过程。无论孩子作出怎样的回答和选择,都没有对与错之分。

如果孩子认识到“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认为把玩具让给小伙伴玩,甚至自己和小伙伴一起玩,这样他会感到更开心,那就鼓励他去“让”。而相反,如果孩子认为自己需要一段独处的时光,觉得自己玩自己的玩具更开心,而对于被迫把玩具让给小伙伴而感到心不甘情不愿,那不如鼓励他去把玩具“争”回来!

心理学家认为,当孩子还是一个心智和感觉系统都不成熟的小家伙时,没有什么比让他体会自身的内在感受和真实的情感流露更可贵的经验。在“争”和“让”的矛盾冲突中,玩具、梨子本身对孩子而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内心情感的表达。所以,在安全与不伤大雅的前提下,麻麻不妨启发孩子思考和判断,让孩子学会听从自己的内心,去选择“争”还是“让”。

3、把“争”和“让”转化成“合作”

有些麻麻可能会说,假如争抢的双方都觉得“争”才快乐,不愿意与人分享,又或者孩子一味谦让,不懂得如何合理地“争”,长期的“单边发展”,恐怕会对孩子日后的成长造成影响。那么,不妨诱导孩子把“争”与“让”转化成“合作”。毕竟每个孩子都将要成为“社会人”,学会与人合作将是他们日后成功的重要资本。

当孩子与小伙伴互相争抢玩具,僵持不下的时候,麻麻可以诱导孩子与小伙伴协商,玩具轮着玩,每人玩五分钟,互不干扰,到时即换。而如果孩子总是过分谦让,从来不和小朋友争,哪怕是非常喜欢的玩具他都会让给别人,虽然心里不一定情愿。这种情况下,麻麻可以巧妙地将玩具的玩法“划分步骤”,让争抢的双方每人负责一个步骤,共同合作着玩。例如我们家宝宝玩的儿童挖掘机,一个小朋友负责把泥土挖起来,另一个小朋友负责把挖起的泥土转移到另一个地方堆放。这样既能够教孩子合理“保护”自己的东西,又能和小伙伴一起开心共享,从而学会与人交往、与人合作。

【育儿感悟】:怎么让孩子在“争”和“让”、“分享”和“被分享”之间如何平衡?我们家宝宝能够在一次又一次的“分享”与“争夺”中慢慢体会,而粑粑麻麻过多的指点和教育反而容易让我们家宝宝感到迷惑和混乱。所以我希望麻麻尊重和理解孩子的内心感受,放手让宝宝解决问题。麻麻要做的,是宝宝在矛盾中僵持不下的时候,教ta如何在“争”和“让”中学会合作,实现“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