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临终遗言 《子寿终录》原文和翻译

《子寿终录》是真的吗?

知乎上有网友对《子寿终录》是的假的的分析文章:三点能够说明《子寿终录》不是出自孔子之手。

第一、思想错误

凡为君者多无度,随心所欲,迎其好者,侍君如待孺子。明此理,旋君王如于股掌,挟同僚若持羽毛,腾达不日。

我只评价四个字:短视之见。

随心所欲,迎好者,这样的人历史上比比皆是,赵高、秦桧、张让等等这种阿谀奉承之辈历史上比比皆是,每个朝代的灭亡,都少不了这样一群一时腾达的历史罪人。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出自《论语.学而》,孔子认为花言巧语的人,是不仁的。

大家都知道“仁”是孔子他老人家推崇备至的,你认为他会在临终遗言里说这么不仁的话吗。

里边还有很多,比如:学而优则仕,奴耳,我真的很想问下作者,你是否真正理解过学而优则仕这句话,其中的含义不仅仅只包含,仕的地位,还有更深层的寓意:学习最好的方法是从实践中获得,这些你都解读出来过吗。

第二、阶级错误

学而优则仕,奴耳;算而优则商,豪也;痴书不疑者,愚夫也。

古代自有仕农工商之阶级,商人乃末流之人,何来豪之说。

给大家举个例子,《战国策》里记载过秦相吕不韦与其父的一片对话。

谓其父曰:“耕田之利几倍?”

曰:“十倍。”

“珠玉之赢几倍?”

曰:“百倍。”

“立国家之主赢几倍?”

曰:“无数。”

大致的意思是说,吕不韦问他的父亲,做农民能得到多少收获,他不父亲说:十倍,做商人呢,百倍,辅佐国主呢,无数倍,也就是N倍。

通过这个历史故事,我们就可以知道,仕和商之间的巨大差距。

经过两千年的历史洗礼,我们依然承受着官本位思想的约束,就可想而知当时孔子会犯这么简单的错误吗。

而且,愚夫之说更是愚昧之至啊,读书可以开智、可以明理、可以懂数,纵观历史,哪一位思想家、哲学家、伟人、甚至是近代的科学家们不是痴书之人。

第三、文学错误

“乐者,君之颂章也”

《论语》中的“乐”更多的是指音乐的意思,更深层次是指负责调和人的性情的活动,而此文却说成歌颂君王的美文,实乃可笑。

“君,虎也,僚,虎之爪也”

“僚”字在春秋时期的解释为古代一种服苦役的官奴,所谓的伴君如伴虎,更是后世的一种说法。

还有很多思想都是以现代人的视角去思考的,深思一下,你就会发现漏洞百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