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死亡教育
在西方,死亡教育已经开展了近30年。死亡和临终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人们不再认为死亡和濒死是需要回避的事情。而当前中国人对待死亡和濒死持否认和不接受态度者仍占多数。因为,在中国文化里,死亡毕竟是一个人们忌讳的话题。半数以上的临终患者在医院中获得常规化、制度化的救治,并在医院中死去,是现代社会死亡的一个特征。患者及其家属多没有宗教信仰,但也没有科学的死亡观,他们或忌讳死,或极端恐惧死亡,或从没有考虑过什么是死亡。导致患者在临终阶段无法接受死亡,在希望生存与恐惧死亡的矛盾心理下离开人世。
不可否认,中国是一个讳言死亡的民族,好像死亡是不吉利的事情。鲁迅曾在他的《立论》里举过这样一个例子:一家人家生了一个男孩,合家高兴透顶了。满月的时候,抱出来给客人看——大概自然是想得一点好兆头。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发财的”,他于是得到一番感谢,另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做官的”,他于是收回几句恭维,而又一个说“这孩子将来是要死的”,于是他得到一顿大家合力的痛打。可见常人对死亡的拒绝与恐惧。
面对频死患者的绝望,我们通常无能为力,同时会采取回避和忽略的态度,同时也引发了太多的社会问题。电视上屡禁不止的假药为什么总是有人上当受骗?“神医”为什么总能赚的盆满钵满?这些假药、神医得逞的而更大的背景,也是始终没有改变的背景,则是中国民众缺乏医学知识,乃至缺乏“死亡教育”,这二者的缺乏使人们不由自主地会相信医学科学之外的信息,因为那种信息是可以随便打包票的,之前的张悟本只是一例。
生与死不但是一个自然命题,也是一个哲学命题,每一个生命都必须面对这个命题。死亡教育其实是为了让人们更好的理解生命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告诉我们不仅要珍惜自己的生命,也要珍惜别人的生命。因为长久以来对“死亡”的禁忌,导致人们误认为死亡就是恐惧和解脱,这其实就无形中扩大了生的无奈,轻视了死的价值,也是对生与死尊严的一种误解。这样误解直接导致许多人借死亡来解脱,更甚有人拿别人的死亡来解脱。于是,对社会不满,就会有人去税务局扔炸弹了。
这是一个浮躁的社会,财富的迅速发展让我们这代人面临了太多诱惑和鼓舞。而被社会集体所忽视的精神发展,所能引起的社会问题远比其他因素重要的多。中国人需要学会尊重生命,也需要学会善待死亡。人可以生,也必定会死。不怕死的人的确是没有,但是给我们的下一代以教育,教会他们什么是死亡,远比告诉他们什么是祖国的花朵重要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