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作骥自编自导的电影《醉.生梦死》2015年2月10号上映,这部电影首度诠释男男情欲,就获得柏林最大同志杂志《Siegessäule》读者选为最佳影片。浓烈的欲念、动人的友谊、以及纠葛万千的亲情,经由他细腻铺陈,迸发出强大的张力。尤其是以魔幻写实表达母亲对子女过度关爱所形成的压力,精炼出色的手法获得国际媒体与影人的一致赞赏,堪称2015年度最值得重视的电影之一。
转载一篇周志建的《醉.生梦死》观后感文章:每个人,其实都寂寞的要死
昨天下午,终于有空去真善美看电影:《醉‧生梦死》,看完,我整个人、被震住了。结束后,呆呆地坐在戏院里,一直到片尾音乐结束、戏院赶人,才依依不舍地、站起来、慢步、离开。这部片、像一瓶香醇烈酒、小小啜饮一口、整个人就像要被裂开一般,浓烈。余味中,苦涩却带着甘甜,滋味千转万回。
是的,我被片中所传达的生命张力及真实浓烈的情感厚度、给呛到了,是的,内心底层里,有一种无法言说的东西,被淡淡地勾起、召唤出来。虽说是淡淡地,却是如此深、深不见底。
在深深的触动里,我看见了生命的黑暗与光。(这两个东西、经常是并存的)
导演想传达的,是对社会底层人物的生命关注与看见。这,深深感动了我,如影评人说的:「我感觉张导演一直在做的事就是:带我们去看到原来视而不见的底层人物与世界,看他们的处境、感受、渴望与命运。」
是的,其实每个人都寂寞的要死。寂寞到,需要一直喝酒、一直喝酒。一直喝酒的妈妈,除了喝酒、就是唠叨孩子,所以她的孩子都不愿靠近她、想疏远她。于是、她就更加寂寞、就想喝更多的酒。
(大儿子逃到美国,小儿子成天不在家。妈妈说:每次回到家,家里空荡荡的,她只能跟墙壁说话。話語裡、有很深的凄凉。)
请注意,喝酒用嘴巴、唠叨也是用口。喝酒进食是填补空虚、渴望爱的象征。唠叨是攻击、抱怨得不到爱的表现。这两件事、其实是同一件事。
妈妈与孩子疏离,表现在她死在自家屋里多日、直到身上长满了蛆以后、儿子才发现(那一幕很叫人震撼。虽很恶心,但却也是很棒的隐喻象征:人,不管再怎么醉生梦死、再怎么空虚寂寞,都会死。死后、肉身腐烂,另一个活跳跳的生命(蛆),却也因此油然而生。生命,虽如此不堪、却也生生不息。)
那个妈妈呀(吕雪凤饰演),演得真好。得奖没话说的。她演活了现实生活里,许多家庭里妈妈的内心世界(心中寂寞、永远担心孩子、一直唠叨不停、孤单、上瘾、与孩子疏离、渴望爱、渴望被关注)。
难怪影评人说:「《醉‧生梦死》是为母亲而写的故事,亲子间永难言传的爱恨关系,《醉‧生梦死》中却用少少几场戏就淋漓交代完毕。」
这部电影很会善用「隐喻」来说故事。老鼠、蚂蚁、吴郭鱼、猪头和蛆等,对照剧中的角色,做角色情境的注记,这是导演聪敏又巧妙的安排。
这是一部艺术价值很高的片子,同时也是写实片,其实没那么闷啦。如果你觉得闷,或许是因为、它勾动到你内心中,某个不想面对、不想碰触的东西吧?但我在想,生命里有些东西,是你无法逃避的,不管是内心情感或关系的纠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