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意气风发的我们,当年为梦想拼搏的我们,当年我们的骄傲与自豪、个性与洒脱,是否在时光的打磨下,社会的历练下,渐渐失去了棱角?进入大学,是否还在保持初心,亦或是变得更加迷茫?

  看到大学中有的人学习比你好,且比你更努力;有的人不仅相貌好、口才好,其伴侣也是优秀得一塌糊涂;有的人三五天就要去高档饭店吃一顿;有的人五一三天小长假也要去外国旅游;有的人各种奖项拿到手软。

  所以你觉得自己怎么样也赶不上人家了,你迷茫了,甚至堕落了,觉得能用不怎么好笑的笑话来麻痹自己,能聚在人群中听着、做着你根本不感兴趣的事,然后再在夜晚唉声叹气地入睡,你觉得这样的大学生活并不是你想要的,然而还是默默忍受着。

  我也迷茫、也自卑,迷茫到和别人一起去看《谁的青春不迷茫》,回来后却更迷茫了。但不管你怎么想,多想成为各种你羡慕,甚是嫉妒的星辰,都要记住在高考那场战役中,你一个人孤军奋战,千军万马地杀出来,和很多优秀的人站在了一起。是,二十多年的家境、教育、人脉、情商我们都不一样,但我们还年轻,还有更多的可能性,谁又可以否定一个人的将来呢?

  但是,这个时期的我们内心澎湃着追求完美的梦想和无尽的力量,同时,又需要借助与他人比较的途径来定位自己。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会特别关注其他人的表现,也特别在意是否能得到别人的认可和称赞。很多人为了让别人见证自己的优秀,会为自己打造一个金光闪闪的“外壳”,然后躲在壳里等待掌声和喝彩。这种“外壳”的形式很多,有的是骄人的学习成绩,有的是学生会响当当的头衔,有的是出色的社团工作表现,有的是追求众人追捧的异性朋友,还有的是给自己武装各类名牌的行头等。

  但是,拥有并支撑这样的“外壳”是一件很辛苦的差事,要付出很多的努力去不断保持“外壳”的光鲜,还要时刻担心别人同类型的“外壳”把自己给比下去。这样往往会占据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让我们备感焦虑,顾此失彼。因此,我们必须小心地分辨自己定下的目标是为了成长需要,还是为了打造“金外壳”。当你告诉自己:“我想在大学里当上班长,然后进入学生会”时,要记得问问自己,这个目标能带给自己怎样的成长呢?如果单纯是希望借此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拓展人脉资源,那就应该明白,参加志愿活动、企业实习、社会实践,或者在任何社团中担任一定的职务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如果只是觉得这个目标能带给自己光环和荣誉,满足自己的小虚荣心,那就要提高警惕,避免自己被内心的欲望引入歧途。

  因此,在大学中,最重要的是目标,一旦有了明确目标,就有了前进的方向,脚踏实地、避免眼高手低之嫌。我们黯淡无光,但也闪闪发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