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渲染凄凉气氛
姜夔——《扬州慢》
【内容】:
淳熙丙申至日,余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余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後,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赏析】:
全词紧紧围绕“犹厌言兵”四字展开,描绘了战乱后扬州的凄凉景象,并与往日繁华对比,寄托了作者的哀思,揭露了金兵的暴行,格调高绝,韵味深长。
姜夔《扬州慢》,词中使用了唐诗的句子有
这首词写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冬至日,词前的小序对写作时间、地点及写作动因均作了交待。
姜夔因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悲叹今日的荒凉,追忆昔日的繁华,发为吟咏,以寄托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破的哀思。
白石到达扬州之时,离金主完颜亮南犯只有十五年,当时作者只有二十几岁。
这首震今烁古的名篇一出,就被他的叔岳肖德藻(即千岩老人)称为有“黍离之悲”。
《诗经·五风·黍离》篇写的是周平王东迁之后,故宫恙浮,长满禾黍,诗人见此,悼念故园,不忍离去。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住初程。
”“淮左名都”:宋朝设置淮南东路和淮南西路,淮南东路称淮左,扬州是淮南东路的治所。
“竹西”是扬州城东的竹西亭,是扬州的一处古迹。
词一开始就点出扬州是淮左的著名的都城,而竹西亭又是环境清幽、景色迷人的名胜,这一切吸引着词人在开始的旅程中下马驻足停留。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词人想好好地游游名城,观赏古迹,但看到的却是一番凄凉荒芜的景象。
杜牧《扬州》诗描写扬州是“街垂千步柳,霞映两重城。
”在《赠别》诗中又说:“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昔日的扬州如此风光绮丽,而如今的扬州却是一片青青的荠菜和野麦了。
“荠麦青青”,衬托出昔日的亭台楼阁已荡然无存,这里的居民也已在战乱中死亡或逃散,无比萧条。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自从高宗时金人两次南侵,古都扬州只剩下荒废的池台和高大的古树,而劫后幸存的人们不愿再提起那几次可怕残忍的战争。
可见战争给人的创痛太巨大了,伤痕还刻在他们的心上。
“犹厌言兵”表示人们对战争的极度憎恨,也刻画了曾经创伤的人们的复杂的心理状态。
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说:“‘犹厌言兵’四字,包括无限伤乱语,他人累千百言,亦无此韵味”。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词继续描写空城荒凉的景象。
到了黄昏时分,戍楼上又吹起了凄凉清苦的号角,使人感想到阵阵的寒意,号角声在空城上回荡。
号角的声音,更反衬出这座空城的可怕的寂静。
有时是无声胜有声,这里是以有声反衬无声,更觉凄凉静寂。
词的上片写景,着重写词人初到扬州的所见所闻,一片萧条、空阔、冷落、荒凉的景象。
下片写情,用杜牧重新来到扬州的假想,伤今怀古,抒发感慨。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杜牧是一个有卓越赏鉴的诗人,假如杜牧重到扬州,看到古都的今昔沧桑之变,一定会十分吃惊的。
这几句写杜牧,实际上也是写词人自己,扬州的变化出乎他的意料,使他心灵受到很大的震动。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春。
”以初春枝头的豆蔻比喻十三四岁少女的美好姿态。
杜牧的《遣怀》诗有“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诗句,回忆自己当年在扬州时的放浪生活。
这里的“豆蔻词工,青楼梦好”,是指杜牧的才华。
纵然有写“豆蔻”、“青楼梦”那样的春风词笔,也难以表达此时悲怆的深情。
前面“重到须惊”为一层,这里“难赋深情”又进一层。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诗:“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二十四桥旧址在今扬州西郊,相传古有二十四个美人在此吹箫。
夜晚,作者还在月下徘徊,看到的是二十四桥仍然存在,可如今再也听不到美人吹箫的声音了,冰冷的月光沉浸在水中,水波空自荡漾,显得十分清冷、空寂。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红药”是指红色的芍药花。
二十四桥又名红药桥,附近盛产红芍药花。
这几句是说,想桥边的红芍药,还是一年一度地盛开着,可它们是为谁生长为谁开放呢?可见已经无人来欣赏它们了。
经过战乱,这里的人有的死去,有的逃亡,即便留下来的,也没有赏花的心情了。
芍药花的情怀是多么的寂寞啊,物尚如此,何况是人?结处含不尽之意于言外。
姜夔终身布衣,不曾仕宦,当然更不可能带兵杀敌,因此,他不能象岳飞、辛弃疾那样发为壮词。
他对国事的关怀,是用比兴寄托的手法写入词中,委婉蕴藉。
张炎《词源》说他的词“不惟清空,又且骚雅,读之使人神观飞越。
”“骚雅”便有格调,“清空”就有神韵。
这首《扬州慢》词,写扬州战乱后的萧条景象,感怀家国,哀时伤乱,抒写了深沉的“黍离之悲”。
词中还融化了杜牧的诗句,使形象更加鲜明,增加了文采,又以昔日的繁华,反衬了今日的荒凉,反而使词更沉郁,内容更丰厚。
词中“过”、“尽”、“自”、“废”、“渐”、“杜”、“算”、“纵”、“二”、“念”等字都作去声,用于领头处,增加了句子的跌宕飞动之美,而将去声字用于句子中间,则增加句子的传神之韵,如“波心荡,冷月无声”中的“荡”字,以响亮的声音来体现水波荡漾,冷月无声的境界,既具神韵又添音韵之谐婉。
这首词正体现了姜夔作词追求“骚雅”和“清空”的特点。
用今昔对比的反衬手法来写景抒情,是这首词的特色之一。
上片用昔日的“名都”来反衬今日的“空城”;以昔日的“春风十里扬州路...
姜夔《扬州慢》的全文
全文如下, 扬州慢·淮左名都 宋代 姜夔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
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 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
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 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译文如下, 扬州自古是淮南东路的名城,这里有著名游览胜地竹西亭,初到扬州我解鞍下马作停留。
当年那春 风十里繁华街道,如今却是荞麦青青孤单可怜。
自从金兵侵犯长江流域以后,连荒废的池苑和古老 的大树,都厌恶再提起那场可恶的战争。
临近黄昏凄清的号角已吹响,回荡在这座凄凉残破的空 城。
杜牧曾以优美的诗句把你赞赏,今若重来定会为你残破而惊。
纵使有豆蔻芳华的精工词采,纵有歌 咏青楼一梦绝妙才能,也难抒写此刻深沉悲怆感情。
二十四桥依然完好毫无损伤,桥下波心荡漾一 弯冷月寂寞。
想那桥边红芍年年花叶繁荣,不知年年有谁欣赏为谁而生? 扩展资料: 此词作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时作者二十余岁。
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颜亮 南侵,江淮军败,中外震骇。
淳熙三年,姜夔因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 今追昔,以寄托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破的哀思。
善于化用前人的诗境入词,用虚拟的手法,也是这首词的特色之一。
《扬州慢》大量化用杜牧的诗 句与诗境(有四处之多),又点出杜郎的风流俊赏,把杜牧的诗境,融入自己的词境。
人称姜夔的 词风清雅空灵,此词表现得非常突出。
...
姜夔的扬州慢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1. 写作背景:此词作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时作者二十余岁。
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颜亮南侵,江淮军败,中外震骇。
完颜亮不久在瓜州为其臣下所杀。
根据此前小序所说,淳熙三年,姜夔因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悲叹今日的荒凉,追忆昔日的繁华,发为吟咏,以寄托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破的哀思。
2. 原文:扬州慢-淮左名都作者:姜夔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
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
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扬州慢》鉴赏
姜夔 kuí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
一生飘 泊江湖,依人作客,却绝不曳裾侯门,逢迎取合。
他与辛弃疾、杨万里、范成 大等为文字交,诗词皆卓然成家。
词风清丽典雅,以冷香幽韵和瘦骨逸神独擅 胜场,为清代浙派词人所尊奉。
他深谙音律,集中十七首自度曲,都旁缀音谱, 是流传至今的唯一完整的宋代词乐资料。
有《白石道人歌曲》。
这首词的特点,写景抒情,多在虚处,沉郁蕴藉,韵味无穷。
1、综观全词,写扬州的过去的盛况,都是虚笔。
——“淮左名都”,不过耳闻;“竹西佳处”,也非目见;“春风十里”,既不指当时,也不是具体景物,但一组合,显出扬州昔日的繁华。
为下文对比铺垫。
2、写扬州的今日,虽是实写,但只用大笔勾勒。
——善于选择最能表现战后百事萧条的典型事物来淡笔点染,留下开阔空间让读者去想象:说“废池乔木”,说“荠麦青青”,说“清角吹寒”,并用“空”字轻轻一点,一幅城市破败,弦管不闻,人烟稀少的图景便宛然在目。
3、这首词里也没有一个字正面抒情。
——“厌言兵”的是“废池乔木(树尤如此,人何以堪?)”,惊叹扬州的是“杜郎(面对破败荒凉的扬州城,恐怕再也做不成“扬州梦”,写不出“豆蔻词”了)”,凄冷无声是“月”(所谓“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开无主的是“红药”——用一问,以花的无知称人的有情。
姜夔的词抒情写景,都不执着于具体细致的刻划描绘,总是写得空灵、疏淡,有时比起慷慨发怒,一泄无余,更能激起读者去进行再创造,更具有艺术感染力。
把“予过维扬”的过程写得很有层次,驻、看、闻、想,步步写来,有条不紊。
描写中很注意声色(如清角,荠麦等),动静(如波心,空城等),很见作者功力。
思想内容: 叙写金兵入侵对扬州城的严重破坏,抒发悲凉痛惜的思绪。
但诗人怀念的是士大夫的野游生活,作品未曾深入接触平民的疾苦。
这首词抒发了诗人《黍离》之悲,作者即事写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抒发了内心的郁愤,表达出一片爱国的深情。
但是,由于作者生活和思想的局限,反映在作品的思想内容上,尽管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情调却过于低沉。
与辛弃疾、陆游等诗人相比,即可看出其差距,不只是风格不同而已。
写作特点 1.用今昔对比的反衬手法来写景抒情,在这阕词中是比较突出的。
上片用昔日的“名都”来反衬今日的“空城”;以昔日的“春风十里扬州路”来反衬今日的一片荒芜景象——“尽荠麦青青”。
下片以昔日的“杜郎俊赏”、“豆蔻词工”、“青楼梦好”等风月繁华,来反衬今日的风流云散、对景难排和深情难赋。
以昔时“二十四桥明月夜”的乐景,反衬今日“波心荡,冷月无声”的哀景。
“波心荡、冷月无声”的艺术描写,是非常精细的特写镜头。
二十四桥仍在,明月夜也仍有,但“玉人吹箫”的风月繁华已荡然无存了。
词人用桥下“波心荡”的动,来映衬“冷月无声”的静。
“波心荡”是俯视之景,“冷月无声”本来是仰观之景,但映入水中,以成为俯视之景,与桥下荡漾的水波合成一个画面,从这个画境中,似乎可以看到词人低首沉吟的形象。
总之,写昔日的繁华,正是为了表现今日之萧务。
2.这首词在艺术表现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写景物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景中含情,化景物为情思。
它的写景,不俗不滥,紧紧围绕着一个统一的主题,即为抒发“黍离之悲”服务。
词人到达扬州之时,是在金主完颜亮南犯后的十五年。
他“解鞍少驻”的扬州,位于淮水之南,是历史上令人神往的“名都”,“竹西佳处”是从杜牧《题扬州禅智寺》“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化出。
竹西,亭名,在扬州东蜀岗上禅智寺前,风光优美。
但经过金兵铁蹄蹂躏之后,如今是满目疮痍了。
战争的残痕,到处可见,词人用“以少总多”的手法,只摄取了两个镜头:“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和满城的“废池乔木”。
这种景物所引起的意绪,就是“犹厌言兵”。
清人陈廷焯特别欣赏这段描写,他说:“写兵燹后情景逼真。
‘犹厌言兵’四字,包括无限伤乱语,他人累千百言,亦无此韵味。
”(《白雨斋词话》卷二)这里,作者使用了似人化的手法,连“废池乔木”都在痛恨金人发动的战争,物犹如此,何况于人!有知有情的人民对这战争的痛恨与诅咒,当然要超过“废池乔木”千百倍。
上片的结尾三句:“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却又转换了一个画面,由所见转写所闻,气氛的渲染也更加浓烈。
当日落黄昏之时,悠然而起的清角之声,打破了黄昏的沉寂,这是用音响来衬托寂静。
“清角吹寒”四字,“寒”字下得很妙,寒意本来是天气给人的触觉感受,但作者不言天寒,而说“吹寒”,把角声的凄清与天气联系在一起,把产生寒的自然方面的原因抽去,突出人为的感情色彩,似乎是角声把寒意散布在这座空城里。
听觉所闻是清角悲吟,触觉所感是寒气逼人,再联系视觉所见的“荠麦青青”与“废池乔木”这一切交织在一起,一切景物在空间上来说都统一在这座“空城”里,“都在”二字,使一切景物联系在一起,同时化景物为情思,将景中情与情中景融为一体,来突出“...
《扬州慢》抒发了作者黍离之悲。
这个黍离是什么意思啊?
出自《诗经·王风·黍离》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全诗共三章。
黍,谷类植物。
离离,茂盛状。
言周王室被犬戎所灭后,宫庑废弃,杂草丛生。
白石引此,用以形容扬州遭兵焚后的状况,其意同于黍离之悲。
有关写昔盛今衰的诗句
扬州慢姜夔淳熙丙申至日,余过维扬。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余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登洛阳故城禾黍离离半野蒿,昔人城此岂知劳?水声东去市朝变,山势北来宫殿高。
鸦噪暮云归古堞,雁迷寒雨下空壕。
可怜缑岭登仙子,犹自吹笙醉碧桃。
金谷园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青。
如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山房春事》 岑参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如寻常百姓家。
《乌衣巷》 刘禹锡燕语如伤旧国春,宫花旋落已成尘。
自从一闭风光后,几度飞来不见人。
《隋宫燕》 李益
关于战争后景物的词语和句子
词语:民不聊生 惨绝人寰 横尸遍野 生灵涂炭 伤痕累累 流离失所 血肉横飞 人间地狱 饿莩载道 妻离子散 家破人亡 残垣颓瓦 满目疮痍 句子: 1. 壮观的废墟倒伏在尘土之中,曾经受庇于其下的一切都在它的塌中遭到毁灭。
2.废墟,在山崖上峻俏,静默的毁灭,灰色的破旧;常青腾,回忆腐蚀的绿,攀上我荒凉的额,阳光流过时间,搁浅在说好的夏天。
废墟、破败、腐烂,如我。
3. 一座酒店废墟前,石阶上满是太阳花。
早、晚、阴,闭合。
晴午时,绽放。
我们要学习它,去面对燥热出夏天,去面对浮躁的心。
4. 高楼大厦的角落里,依然有着破木砖瓦房,废墟成堆。
5.这时,从被炸的候车室的废墟和碎片中传来一个幼儿的哭声,闻声过去,一个三四岁的男孩正坐在废墟里,他的周围都是血肉模糊的尸体,他身上也溅满了血。
6. 空荡荡的火车站只有他那无助的哭声中。
他一定在想:父母听到他的哭声会苏醒过来的,还会站到他面前来抱起他。
可是,摆在他眼前的依然是一片废墟。
7. 就在这时,几架日本轰炸机在火车站人口最密集的地方投放了几颗炮弹。
几声巨响后,刚才还热热闹闹的火车站瞬间变成了横尸遍野的废墟。
8. 山崩地裂、草木含悲。
曾经宁静、繁华的小镇瞬间变成了废墟,曾经幸福的充满着欢声笑语的家庭顷刻之间破碎了,一声再见竟成了诀别。
战争后的诗句: 战后 【作者】北岛 【朝代】现代 从梦里蒸馏的形象在天边遗弃旗帜池塘变得明亮那失踪者的笑声表明疼痛是莲花的叫喊 我们的沉默变成草桨变成纸那愈合书写伤口的冬天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杜甫《春望》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扬州慢·淮左名都 宋代:姜夔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
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
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黍离 先秦:佚名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西厢记长亭送别的诗句
[夫人长老上云]今日送张生赴京,十里长亭,安排下筵席。
我和长老先行,不见张生小姐来到。
[旦、末、红同上][旦云]今日送张生上朝取应,早是离人伤感,况值那暮秋天气,好烦恼人也呵!悲欢聚散一杯酒,南北东西万里程。
[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
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
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
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红云]姐姐今日怎么不打扮?[旦云]你那知我的心里呵? [叨叨令]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有甚么心情花儿、厣儿,打扮得娇娇滴滴的媚;准备着被儿、枕儿,则索昏昏沉沉的睡;从今后衫儿、袖儿,都揾帮重重叠叠的泪。
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久已后书儿、信儿,索与我凄凄惶惶的寄。
[做到][见夫人科][夫人云]张生和长老坐,小姐这壁坐,红娘将酒来。
张生,你向前来,是自家亲眷,不要回避。
俺今日将莺莺与你,到京师休辱没了俺孩儿,挣揣一个状元回来者。
[末云]小生托夫人余荫,凭着胸中之才,视官如拾芥耳。
[洁云]夫人主见不差,张生不是落后的人。
[把酒了,坐][旦长吁科] [脱布衫]下西风黄叶纷飞,染寒烟衰草萋迷。
酒席上斜签着坐的,蹙愁眉死临侵地。
[小梁州]我见他阁泪汪汪不敢垂,恐怕人知;猛然见了把头低,长吁气,推整素罗衣。
[幺篇]虽然久后成佳配,奈时间怎不悲啼。
意似痴,心如醉,昨宵今日,清减了小腰围。
[夫人云]小姐把盏者![红递酒,旦把盏长吁科云]请吃酒! [上小楼]合欢未已,离愁相继。
想着俺前暮私情,昨夜成亲,今日别离。
我谂知这几日相思滋味,却原来此别离情更增十倍。
[幺篇]年少呵轻远别,情薄呵易弃掷。
全不想腿儿相挨,脸儿相偎,手儿相携。
你与俺崔相国做女婿,妻荣夫贵,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
[夫人云]红娘把盏者![红把酒科][旦唱] [满庭芳]供食太急,须臾对面,顷刻别离。
若不是酒席间子母每当回避,有心待与他举案齐眉。
虽然是厮守得一时半刻,也合着俺夫妻每共桌而食。
眼底空留意,寻思起就里,险化做望夫石。
[红云]姐姐不曾吃早饭,饮一口儿汤水。
[旦云]红娘,甚么汤水咽得下! [快活三]将来的酒共食,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泪。
眼面前茶饭怕不待要吃,恨塞满愁肠胃。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
一个这壁,一个那壁,一递一声长吁气。
[夫人云]辆起车儿,俺先回去,小姐随后和红娘来。
[下][末辞洁科][洁云]此一行别无话儿,贫僧准备买登科录看,做亲的茶饭少不得贫僧的。
先生在意,鞍马上保重者!从今经忏无心礼,专听春雷第一声。
[下][旦唱] [四边静]霎时间杯盘狼籍,车儿投东,马儿向西,两意徘徊,落日山横翠。
知他今宵宿在那里?在梦也难寻觅。
张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
[末云]小生这一去白夺一个状元,正是“青霄有路终须到,金榜无名誓不归”。
[旦云]君行别无所谓,口占一绝,为君送行:“弃掷今何在,当时且自亲。
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
”[末云]小姐之意差矣,张珙更敢怜谁?谨赓一绝,以剖寸心:“人生长远别,孰与最关亲?不遇知音者,谁怜长叹人?”[旦唱] [耍孩儿]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
伯劳东去燕西飞,未登程先问归期。
虽然眼底人千里,且尽生前酒一杯。
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
[五煞]到京师服水土,趁程途节饮食,顺时自保揣身体。
荒村雨露宜眠早,野店风霜要起迟!鞍马秋风里,最难调护,最要扶持。
[四煞]这忧愁诉与谁?相思只自知,老天不管人憔悴。
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
到晚来闷把西楼倚,见了些夕阳古道,衰柳长堤。
[三煞]笑吟吟一处来,哭啼啼独自归。
归家若到罗帏里,昨宵个绣衾香暖留春住,今夜个翠被生寒有梦知。
留恋你别无意,见据鞍上马,阁不住泪眼愁眉。
[末云]有甚言语嘱咐小生咱?[旦唱] [二煞]你休忧“文齐福不齐”,我则怕你“停妻再娶妻”。
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我这里青鸾有信频须寄,你却休“金榜无各誓不归”。
此一节君须记,若见了那异乡花草,再休似此处栖迟。
[末云]再谁似小姐?小生又生此念?[旦唱] [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
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
我为甚么懒上车儿内,来时甚急,去后何迟? [红云]夫人去好一会,姐姐,咱家去![旦唱] [收尾]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
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旦、红下][末云]仆童赶早行一程儿,早寻个宿处。
泪随流水急,愁逐野云飞。
[下] 《长亭送别》全文翻译 (夫人、长老上场,说)今天送张生进京赶考,在这十里长亭,准备了送别酒宴;我和长老先行动身来到了长亭,只是还没见张生和小姐到来。
(莺莺、张生、红娘一同上场)(莺莺说)今天送张生进京赶考,本就是使离别的人伤感,何况又碰上这深秋季节,多么烦恼人呀!“悲欢离合都在这一杯酒,从此就要各分东西相隔万里。
” 【正宫】【端正好】碧蓝的天空,开满了菊花的大地,西风猛烈吹...
关于战争后景物的词语和句子
词语:民不聊生 惨绝人寰 横尸遍野 生灵涂炭 伤痕累累 流离失所 血肉横飞 人间地狱 饿莩载道 妻离子散 家破人亡 残垣颓瓦 满目疮痍句子:1. 壮观的废墟倒伏在尘土之中,曾经受庇于其下的一切都在它的塌中遭到毁灭。
2.废墟,在山崖上峻俏,静默的毁灭,灰色的破旧;常青腾,回忆腐蚀的绿,攀上我荒凉的额,阳光流过时间,搁浅在说好的夏天。
废墟、破败、腐烂,如我。
3. 一座酒店废墟前,石阶上满是太阳花。
早、晚、阴,闭合。
晴午时,绽放。
我们要学习它,去面对燥热出夏天,去面对浮躁的心。
4. 高楼大厦的角落里,依然有着破木砖瓦房,废墟成堆。
5.这时,从被炸的候车室的废墟和碎片中传来一个幼儿的哭声,闻声过去,一个三四岁的男孩正坐在废墟里,他的周围都是血肉模糊的尸体,他身上也溅满了血。
6. 空荡荡的火车站只有他那无助的哭声中。
他一定在想:父母听到他的哭声会苏醒过来的,还会站到他面前来抱起他。
可是,摆在他眼前的依然是一片废墟。
7. 就在这时,几架日本轰炸机在火车站人口最密集的地方投放了几颗炮弹。
几声巨响后,刚才还热热闹闹的火车站瞬间变成了横尸遍野的废墟。
8. 山崩地裂、草木含悲。
曾经宁静、繁华的小镇瞬间变成了废墟,曾经幸福的充满着欢声笑语的家庭顷刻之间破碎了,一声再见竟成了诀别。
战争后的诗句:战后【作者】北岛 【朝代】现代从梦里蒸馏的形象在天边遗弃旗帜池塘变得明亮那失踪者的笑声表明疼痛是莲花的叫喊我们的沉默变成草桨变成纸那愈合书写伤口的冬天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杜甫《春望》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扬州慢·淮左名都宋代:姜夔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
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
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黍离先秦:佚名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