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李商隐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夜喜雨》杜甫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己亥杂诗》龚自珍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其一》朱熹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蜂》罗隐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自嘲》鲁迅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出师表》诸葛亮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游子吟》孟郊
粉身碎骨全不惜 ,只留清白在人间。——《石灰吟》于谦
《春夜喜雨》的大意
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诗文解释】 :好雨似乎懂得适应季节,春天里草木发芽生长,细雨随着微风悄悄地在夜里下着,使万物受到滋养。
天上乌云密布,乡下的小路全都黑沉沉的,只有江上的小船上灯火一闪一闪的。
第二天早上,到处是湿漉漉、红艳艳的一片,沾着雨水的鲜花装点着锦官城。
【注释】:1. 乃:就,马上。
6.野径:乡间的小路.2. 发生:下起雨来。
7. 红湿处:雨水湿润的花丛。
3. 潜:暗暗地,悄悄地。
8. 花重:花因沾着雨水,显得饱满沉重的样子。
4. 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
9. 锦官城:成都的别称。
5.俱:全,都.【背景】:这首诗作于宝应元年(762)春天,杜甫这时居住在成都草堂。
从上年的冬天到这年的二月间,成都一带有旱灾,所以当春雨来临之际,杜甫非常欣喜,他以久旱逢甘霖的喜悦心情来描写这场春夜细雨。
诗从听觉写至视觉、乃至心理感觉,从当夜写到清晨,结构严谨,描写细腻,情调明快。
诗中不用喜悦欢愉之类词汇,却处处透露出喜悦的气息。
这是描绘春夜雨景,表现喜悦心情的名作。
【赏析】:“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一开头就用一个“好”字赞美“雨”。
把雨拟人化,说它“知时节”,懂得满足客观需要。
春天是万物萌芽生长的季节,正需要下雨,雨就下起来了。
接下来进一步表现雨的“好”,好在“润物”。
春天的雨,一般是伴随着和风细细地滋润万物的。
然而也有例外。
有时候,它会伴随着冷风,由雨变成雪。
有时候,它会伴随着狂风,下得很凶暴。
这样的雨尽管下在春天,但不是典型的春雨,只会损物而不会“润物”,自然不会使人“喜”,也不可能得到“好”评。
所以,光有首联的“知时节”,还不足以完全表现雨的“好”。
等到第二联写出了典型的春雨伴随着和风的细雨,那个“好”字才落实了。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这仍然用的是拟人化手法。
“潜入夜”和“细无声”相配合,不仅表明那雨是伴随和风而来的细雨,而且表明那雨有意“润物”,无意讨“好”。
如果有意讨“好”,它就会在白天来,就会造一点声势,让人们看得见,听得清。
惟其有意“润物”,无意讨“好”,它才选择了一个不妨碍人们工作和劳动的时间悄悄地来,在人们酣睡的夜晚无声地、细细地下。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雨这样“好”,就希望它下多下够,下个通宵。
倘若只下一会儿,就云散天晴,那“润物”就很不彻底。
诗人抓住这一点,写了第三联。
在不太阴沉的夜间,小路比田野容易看得见,江面也比岸上容易辨得清。
放眼四望:只有船上的灯火是明的。
此外,连江面也看不见,小路也辨不清,天空里全是黑沉沉的云,地上也象云一样黑。
看起来,准会下到天亮。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尾联写的是想象中的情景。
如此“好雨”下上一夜,万物就都得到润泽,发荣滋长起来了。
万物之一的花,最能代表春色的花,也就带雨开放,红艳欲滴。
等到明天清早去看看吧!整个锦官城杂花生树,一片“红湿”,一朵朵红艳艳、沉甸甸,汇成花的海洋。
【简析】:通过以上对诗句的分析,不难看出,杜甫是按这样一条情感思路来构思行文的,即盼雨——听雨——看雨——想雨。
俗话说,“春雨贵如油”,不错,对于这珍贵如油的春雨,众人皆盼,诗人亦然。
而当春雨飘然降临的时候,诗人更是惊喜不已,甚至卧床静听,彻底夜难眠,迫切希望它下过痛快,唯恐其忽然中止,于是轻手轻脚,推门远眺,静观无边黑夜的茫茫春雨,看到繁密飘洒的春雨,作者又惊喜地联想到第二天锦官城满城春色。
诗歌意在盛赞春雨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这份对春雨的喜爱之情描绘得如此细腻逼真,曲折有致,这不能不令人惊叹杜甫洞幽显微,体物察情的艺术功力。
无论在锤字炼句方面,还是在意象的捕捉、细节的描写方面,都体现了他体物察情,精细入微的过人之处。
结合杜甫诗风沉郁顿挫来对比赏读,我们必将获得对杜诗另一种生命情趣的深刻理解
春夜喜雨赞美雨的句子是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赞美雨春夜喜雨作者:杜甫 (唐代)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译文好雨似乎会挑选时辰,降临在万物萌生之春。
伴随和风,悄悄进入夜幕。
细细密密,滋润大地万物。
浓浓乌云,笼罩田野小路,点点灯火,闪烁江上渔船。
明早再看带露的鲜花,成都满城必将繁花盛开。
注释1.知:明白,知道。
说雨知时节,是一种拟人化的写法。
2.乃:就。
发生:萌发生长。
3.发生:萌发生长。
4.潜(qián):暗暗地,悄悄地。
这里指春雨在夜里悄悄地随风而至。
5.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
6.野径:田野间的小路。
7.晓:天刚亮的时候。
红湿处:雨水湿润的花丛。
8.红湿处:指有带雨水的红花的地方。
9.花重:花沾上雨水而变得沉重。
10.重:读作zhòng(重在这里的意思是:沉重。
所以读作第四声。
)11.锦官城:成都的别称。
春夜喜雨诗句的意思
杜甫《春夜喜雨》赏析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译文一:好雨像适应了季节变化,到了春天就降临。
伴随着春风悄悄地飘洒在夜里,滋润着万物,细微而没有声音。
田野里的小路、乌云,全部乌黑,只有江中船上的灯火明亮。
到天亮时,再看那红色的湿漉漉的地方,春花沉甸甸的,汝点着锦官城。
译文二:及时雨是知道时节的,在春天它应运催生。
随着春风潜入夜色,滋润万物悄然无声。
乡间路与云一样黑,江船渔灯孤影独明。
早晨看见被雨打湿的红花,花枝拥簇锦官城中。
诗一开头,杜甫就赞美春夜所下的雨是“好雨。
”为什么是“好雨”?因为在春季农作物非常需要雨水的滋润。
农谚云:“春雨贵如油。
”正反映了春雨的宝贵。
由于成都地处“天府之国”的四川盆地,气候温和,雨量充足,一到春天虽然常常晚上下雨,但次日却又有明媚的阳光。
这就正如诗人在另一首诗中所描绘的:“蜀天常夜雨,江槛已朝晴。
”(《水槛遣心二首》)在正需要雨水之时,雨就降下来了,它是“知时节”的,所以“当春乃发生”。
这种为万物生长所必须的“及时雨”,真是难得的好雨!这两句诗,是采取拟人化的手法进行描绘的。
把无情作有情,把无知当有知,杜甫作诗常常如此。
这里把春雨当作有知觉的,故它能根据需要,应时而降。
诗中的“知”字和“乃”字,一呼一应,极为传神,诗人喜雨的心情跃然纸上。
接着,第三、四两句既描写了春雨的动态,又传出了它的润物之神。
因为好雨下在夜里,故诗人着重是从“听觉”上去描绘雨景的。
雨细而不能骤,随夜色而逐渐隐没。
它悄悄而来,默默无声,不为人们所觉察,故称为“潜入夜”。
这样不声不响地下的雨,当然是滋润万物的细雨。
“细无声”,正好恰当地表现了它的可贵精神。
这里的“潜”字和“细”字都用得准确、贴切,前者透露出风很微,后者说明了雨极小。
这恰如仇兆鳌所说:“曰潜、曰细,写得脉脉绵绵,于造化发生之机,最为密切。
”(《杜诗详注》卷十)第五、六两句是进一步从“视觉”上描绘夜雨景色。
“野径”.指野外小道,是指地上;“云”,是指天空。
由于晚上正在下雨,所以浓云密布,群星潜藏,月色无光,天空和地上都是一团漆黑,正说明雨意正浓。
而一片墨黑的世界里,唯有江边船上放射出一线光芒,并且显得格外明亮。
这是一幅极其生动的雨中夜景图。
诗人在这里所用的“俱”字和“独”字,都是为了突出这种景象。
而在这种景象之中,也包含了诗人自己惊喜的感情。
春夜喜雨中的名句
《春夜喜雨》中的名句是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全文: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夜喜雨》是杜甫在公元761年(唐肃宗上元二年)春天,在成都浣花溪畔的草堂时写的。
此时杜甫因陕西旱灾来到四川定居成都已两年。
他亲自耕作,种菜养花,与农民交往,因而对春雨之情很深,写下了这首描写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抒发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文章中虽没有一个喜字,但四处洋溢着作者的喜。
春夜喜雨》抒发诗人对春夜细雨的无私奉献品质的喜爱赞美之情。
杜甫的春夜喜雨中的名句是什么
春夜喜雨作者: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一开头就用一个“好”字赞美“雨”。
在生活里,“好”常常被用来赞美那些做好事的人。
如今用“好”赞美雨,已经会唤起关于做好事的人的联想。
接下去,就把雨拟人化,说它“知时节”,懂得满足客观需要。
其中“知”字用得传神,简直把雨给写活了。
春天是万物萌芽生长的季节,正需要下雨,雨就下起来了。
它的确很“好”。
颔联“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雨的“发生”,进一步表现雨的“好”,其中“潜”、“润”、“细”等字生动地写出了雨“好”的特点。
雨之所以“好”,好就好在适时,好在“润物”。
春天的雨,一般是伴随着和风细雨地滋润万物的。
然而也有例外。
有时候,它会伴随着冷风,受到冷空气影响由雨变成雪。
有时候,它会伴随着狂风,下得很凶暴。
这时的雨尽管下在春天,但不是典型的春雨,只会损物而不会“润物”,自然不会使人“喜”,也不可能得到“好”评。
所以,光有首联的“知时节”,还不足以完全表现雨的“好”。
等到第二联写出了典型的春雨──伴随着和风的细雨,那个“好”字才落实了。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这仍然用的是拟人化手法。
“潜入夜”和“细无声”相配合,不仅表明那雨是伴随和风而来的细雨,而且表明那雨有意“润物”,无意讨“好”。
如果有意讨“好”,它就会在白天来,就会造一点声势,让人们看得见,听得清。
惟其有意“润物”,无意讨“好”,它才选择了一个不妨碍人们工作和劳动的时间悄悄地来,在人们酣睡的夜晚无声地、细细地下。
春夜喜雨的散文
春天,百花争艳,万物苏醒。
许多植物、动物都活动着,整个大地都变得热闹起来。
想必是春雨,让它们都生存下来。
你看,春雨好像知道这个季节的生物们需要雨水,到了春天,就落下来。
断断续续的“嘀嘀哒哒”的声音,好像一串一串长长的、永远也滴不完的音符,从雨水的口中,一个一个地蹦了出来,连绵不断,真像是一座座高低起伏的山峦,又像是一条美丽蜿蜒的彩虹。
一滴滴小雨珠跳到几片叶子上,总会发出“哒哒”的声音来,好像在对它们说:“小叶子,请你们再长得快一些吧!” 小雨滴们随着和风,不管累不累,不管白天还是夜晚,它们就像是几个好朋友,在一起,悄悄地从空中飘下来,默默地滋润着万物,奉献着自己。
野外的小路上空,乌云密布;平静的江面上有一艘小船,亮着一盏灯。
早晨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欣赏被春雨滋润过的花儿;五彩缤纷的花儿开满了整个锦官城。
早晨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欣赏被春雨滋润过的花儿;五彩缤纷的花儿开满了整个锦官城。
小雨滴们随着和风,不管累不累,不管白天还是夜晚,它们就像是几个好朋友,在一起,悄悄地从空中飘下来,默默地滋润着万物,奉献着自己。
野外的小路上空,乌云密布;平静的江面上有一艘小船,亮着一盏灯。
想必是春雨,让它们都生存下来。
你看,春雨好像知道这个季节的生物们需要雨水,到了春天,就落下来。
断断续续的“嘀嘀哒哒”的声音,好像一串一串长长的、永远也滴不完的音符,从雨水的口中,一个一个地蹦了出来,连绵不断,真像是一座座高低起伏的山峦,又像是一条美丽蜿蜒的彩虹。
一滴滴小雨珠跳到几片叶子上,总会发出“哒哒”的声音来,好像在对它们说:“小叶子,请你们再长得快一些吧!”...
马春夜喜雨改景文或小故事400
夜晚,小雨从天而降,绵绵不断地下着。
杜甫坐在窗户边上,欣赏着这场及时雨。
他心想:啊,多么及时的一场春雨呀!它悄无声息地滋润了万物,仿佛一位默默无闻的人,悄悄地为人类作着贡献。
入夜,乌云遮住了天空,乡间的小路,宁静而又黑暗。
只有在江面上,一艘渔船上还亮着一盏灯,就像远在天 边的星星,发射出一点点的亮光,若隐若现。
细雨坠入江中,泛起一圈圈涟漪,渐渐荡漾开去,一会儿江水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有了春雨,夜景是多么迷人而又令人陶醉啊!杜甫看得入迷,心想: 明天的早晨,那湿润的泥土上一定盖满了红色的花瓣,像是一片无边无际的花海,在成都的大街小巷中,一定是一片万紫千红、生机勃勃的景象,那该有多么的美好啊!他想着想着,忽然有了灵感,提笔写下了一有诗: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宫城。
雨渐渐地停了,杜甫也伴着小夜曲最后的乐章睡着了,他也做了一个好梦。
第二天清晨,到处都散发着一股清香,那都是春雨姑娘的功劳。
杜甫早早地起床了,他推开门一看,啊,院子里的花都饱含着雨水,含苞待放,有几朵花已在初春的小夜曲中不知不觉地开了。
《春夜喜雨》中的名句
杜甫的《春夜喜雨》是一首律诗 ,诗中写作者想象的句子是: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
《春夜喜雨》是杜甫在上元二年即公元761年在成都草堂居住时所作。
此时,杜甫因陕西旱灾来到四川定居成都已两年。
他亲自耕作,种菜养,与农民交往,因而对春雨之情很深,写下了这首诗描写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抒发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诗文曰: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该诗运用拟人手法,以极大的喜悦之情细致地描绘了春雨的特点和成都夜雨的景象,热情地讴歌了来得及时、滋润万物的春雨。
诗中对春雨的描写,体物精微,细腻生动,绘声绘形。
全诗意境淡雅,意蕴清幽,诗境与画境浑然一体,是一首传神入化、别具风韵的咏雨诗。
其中,“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作者通过想象运用的拟人化手法。
“潜入夜”和“细无声”相配合,不仅表明那雨是伴随和风而来的细雨,而且表明那雨只为“润物”,不求人知,自然让人喜不自胜。
春夜喜雨诗句的名句
1.《春夜喜雨》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作品,其中的“好雨知时节”、“润物细无声”都是千古名句。
全文如下: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2.译文:好雨似乎会挑选时辰,降临在万物萌生之春。
伴随和风,悄悄进入夜幕。
细细密密,滋润大地万物。
浓浓乌云,笼罩田野小路,点点灯火,闪烁江上渔船。
明早再看带露的鲜花,成都满城必将繁花盛开。
3.赏析:这是描绘春夜雨景,表现喜悦心情的名作。
一开头就用一个“好”字赞美“雨”。
在生活里,“好”常常被用来赞美那些做好事的人。
如今用“好”赞美雨,已经会唤起关于做好事的人的联想。
接下去,就把雨拟人化,说它“知时节”,懂得满足客观需要。
其中“知”字用得传神,简直把雨给写活了。
春天是万物萌芽生长的季节,正需要下雨,雨就下起来了。
它的确很“好”。
颔联写雨的“发生”,进一步表现雨的“好”,其中“潜”、“润”、“细”等字生动地写出了雨“好”的特点。
雨之所以“好”,好就好在适时,好在“润物”。
春天的雨,一般是伴随着和风细雨地滋润万物的。
然而也有例外。
有时候,它会伴随着冷风,受到冷空气影响由雨变成雪。
有时候,它会伴随着狂风,下得很凶暴。
这时的雨尽管下在春天,但不是典型的春雨,只会损物而不会“润物”,自然不会使人“喜”,也不可能得到“好”评。
所以,光有首联的“知时节”,还不足以完全表现雨的“好”。
等到第二联写出了典型的春雨──伴随着和风的细雨,那个“好”字才落实了。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这仍然用的是拟人化手法。
“潜入夜”和“细无声”相配合,不仅表明那雨是伴随和风而来的细雨,而且表明那雨有意“润物”,无意讨“好”。
如果有意讨“好”,它就会在白天来,就会造一点声势,让人们看得见,听得清。
惟其有意“润物”,无意讨“好”,它才选择了一个不妨碍人们工作和劳动的时间悄悄地来,在人们酣睡的夜晚无声地、细细地下。
雨这样“好”,就希望它下多下够,下个通宵。
倘若只下一会儿,就云散天晴,那“润物”就不很彻底。
诗人抓住这一点,写了颈联。
在不太阴沉的夜间,小路比田野容易看得见,江面也比岸上容易辨得清。
如今放眼四望,“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只有船上的灯火是明的。
此外,连江面也看不见,小路也辨不清,天空里全是黑沉沉的云,地上也像云一样黑。
看起来这雨准会下到天亮。
这两句写出了夜雨的美丽景象,“黑”与“明”相互映衬,不仅点明了云厚雨足,而且给人以强烈的美感。
尾联是想象中的情景,紧扣题中的“喜”字写想象中的雨后之晨锦官城的迷人景象。
如此“好雨”下上一夜,万物就都得到润泽,发荣滋长起来了。
万物之一的花,最能代表春色的花,也就带雨开放,红艳欲滴。
诗人说:等到明天清早去看看吧,整个锦官城(成都)杂花生树,一片“红湿”,一朵朵红艳艳、沉甸甸,汇成花的海洋。
“红湿”“花重”等字词的运用,充分说明诗人体物细腻。
浦起龙说:“写雨切夜易,切春难。
”这首“春夜喜雨”诗,不仅切夜、切春,而且写出了典型春雨的、也就是“好雨”的高尚品格,表现了诗人的一切“好人”的高尚人格。
诗人盼望这样的“好雨”,喜爱这们的“好雨”。
所以题目中的那个“喜”字在诗里虽然没有露面,但“‘喜’意都从罅缝里迸透”(浦起龙《读杜心解》)。
诗人正在盼望春雨“润物”的时候,雨下起来了,于是一上来就满心欢喜地叫“好”。
第二联所写,是诗人听出来的。
诗人倾耳细听,听出那雨在春夜里绵绵密密地下,只为“润物”,不求人知,自然“喜”得睡不着觉。
由于那雨“润物细无声”,听不真切,生怕它停止了,所以出门去看。
第三联所写,是诗人看见的。
看见雨意正浓,就情不自禁地想象天明以后春色满城的美景。
其无限喜悦的心情,表现得十分生动。
中唐诗人李约有一首《观祈雨》:“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和那些朱门里看歌舞的人相比,杜甫对春雨“润物”的喜悦之情自然也是一种很崇高的感情。
4.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