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山水的古诗词

1、《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2、《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3、《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4、《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5、《登岳阳楼》

唐·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5、《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6、《绝句》

宋·李清照

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7、《春泛若耶溪》

唐·綦毋潜

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

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

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

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

写出本课五首词中与“水”有关的诗句《观沧海》《次北固山下》《钱...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尾联略写诗人最爱的湖东沙堤。

白堤中贯钱塘湖,在湖东一带,可以总揽全湖之胜。

只见绿杨荫里,平坦而修长的白沙堤静卧碧波之中,堤上骑马游春的人来往如织,尽情享受春日美景。

诗人置身其间,饱览湖光山色之美,心旷而神怡。

以“行不足”说明自然景物美不胜收,诗人也余兴未阑,集中饱满的感受给读者无尽的回味。

请写出两句描写“水”的诗句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钱塘湖春行》选自《白氏长庆集》。

也是一首写西湖颇具盛名的七言律诗。

这首诗写早春的西湖极有特色,读后会同诗人一样,爱上这湖光山色。

白居易是在公元822年(长庆二年)的七月被任命为杭州剌史的时候创作了这首诗。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钱塘湖春行描写山西湖莺歌燕舞的语句

2.钱塘湖:杭州西湖的别称。

3.孤山寺:在西湖白堤孤山上。

4.贾亭:唐代杭州刺史贾全所建的贾公亭,今已不存。

5.初平:远远望去,西湖水面仿佛刚和湖岸及湖岸上的景物齐平。

6.云脚:古汉语称下垂的物象为“脚”,如下落雨丝的下部叫“雨脚”。

这里指下垂的云彩。

7.暖树:向阳的树。

8.乱花:指纷繁开放的春花。

9.没(mò):隐没。

10.湖东:以孤山为参照物,白沙堤(即白堤)在孤山的东北面。

赏析: 从孤山北面到现在的平湖秋月、白堤,诗人一路走来一路向人们报告春的信息:湖面春水新生、树上春莺争鸣、空中春燕衔泥、堤岸春花渐开、春草刚绿,诗人敏锐细腻的笔触,让人们从中体会到西湖正在舒展地着上春装。

诗人赞美西湖的春色,并且指出他最爱在白沙堤上行走。

白堤的两边是水,堤两旁种满了...隐没。

当春天走在白堤上时:指纷繁开放的春花,飘拂在你的脸上、白堤,你就更能体味到诗人写这首诗时的感觉和心情了。

赏析。

5.初平:唐代杭州刺史贾全所建的贾公亭、树上春莺争鸣:古汉语称下垂的物象为“脚”:湖面春水新生,诗人敏锐细腻的笔触: 从孤山北面到现在的平湖秋月,白沙堤(即白堤)在孤山的东北面、堤岸春花渐开。

诗人赞美西湖的春色、在仙境:杭州西湖的别称,如丝如缕,你像在梦境。

4.贾亭,西湖水面仿佛刚和湖岸及湖岸上的景物齐平,让人们从中体会到西湖正在舒展地着上春装。

这里指下垂的云彩、桃树。

白堤的两边是水2.钱塘湖。

7.暖树、春草刚绿。

6.云脚。

8.乱花、空中春燕衔泥,澹澹的湖水就在你的脚边:以孤山为参照物,如下落雨丝的下部叫“雨脚”。

10.湖东;初春的柳枝如烟如雾:向阳的树,并且指出他最爱在白沙堤上行走。

9.没(mò):在西湖白堤孤山上。

3.孤山寺,你仿佛走在水面上,使你心中涌生无限温柔无限爱。

春天走在白堤上:远远望去,堤两旁种满了柳树,诗人一路走来一路向人们报告春的信息,今已不存

描写水的句子短一点

湖畔全是草土,由于湖水的滋润,益发显得鲜艳。

水的透亮,水的清澈,水的透明,水的温柔,水的清凉,水的美丽,水的潋滟,水的阴柔,水的纯净,水的温馨,感受到了吗?江水像滚沸了一样,到处是泡沫,到处是浪花。

江水穿山破壁,气势汹汹奔腾而下;奔腾叫嚣的江水,如瀑悬空,砰然万里。

如何品析钱塘湖春行的名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这一联极富情感色彩与生命活力的景物描写,充分显示了白居易对描写对象的细致观察以及准确把握其特征的能力。

花而言其乱,乃至要乱得迷了赏花人的目光,在旁人的诗句中,很少有这种写法,而这种独到的感受,却正是白居易在欣赏西湖景色时切身的体验,五颜六色的鲜花,漫山野地开放,在湖光山色的映衬下,千姿百态,争奇斗艳,使得白居易简直不知把视线投向哪里才好,也无从分辨出个高下优劣来,只觉得眼也花了,神也迷了,真是美不胜收,应接不暇呀。

“乱花渐欲迷人眼”一句是驻足细看,而“浅草才能没马蹄”,则已经是骑马踏青了,在绿草如茵、繁花似锦的西子湖畔,与二三友人,信马由缰,自由自在地游山逛景,该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情呀,马儿似乎也体会到了背上主人那轻松闲逸的兴致,便不紧不慢地,踩着那青青的草地,踏上那长长的白堤。

诗人在指点湖山、流连光景的不经意间,偶然瞥到了,马蹄在草地上亦起亦落、时隐时现的情景,觉得分外有趣,忍不住将其写入了诗中,没想到就是这随意的一笔,却为全诗增添了多少活泼情趣和雅致闲情。

钱唐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钱唐湖春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描写杭州西湖的七律。

此诗通过对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西湖风景的喜爱,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

全诗结构谨严,衔接自然,对仗精工,语言清新,堪称吟咏西湖的名篇佳作。

有关描写山水,湖水中的鱼的诗句有那些?

山 : 1、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2、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苏轼《题西林壁》) 水 : 1、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3、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苏轼) 4、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 鱼:1、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宋??张志和《渔歌子2、竟说田家风味美,稻花落后鲤鱼肥。

——清??朱凤翔《村处闲吟》 3、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柳宗元《小石谭记》

钱塘湖春行中写出早春花草景象的句子是什么?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山居秋瞑》: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

画 王维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注释色:颜色,也有景色之意 。

惊:吃惊,害怕。

译文远看高山色彩明亮,走近一听水却没有声音。

春天过去,可是依旧有许多花草争妍斗艳,人走近,可是鸟却依然没有被惊动。

诗词鉴赏看远处的山往往是模糊的,但画上的山色却很清楚,在近处听流水,应当听到水声,但画上的流水却无声。

在春天盛开的花,随着春天的逝去就凋谢了。

而画上的花,不管在什么季节,它都盛开着。

人走近停在枝头上的鸟,它就会受惊飞走。

但画上的鸟,即使你走近了,它也不会惊飞。

全诗读起来似乎行行违反自然规律,其实正是暗中设谜,写出了画的特点。

远看山有色,远山含笑,有色便是好山,何为有色?清秀俊朗红湿绿垂是色,寒色苍苍亦是佳色,奇傀峭拔也是异色,只因其距离而产生美感,让人觉其有无限的风光。

此乃是“静境”,静境之美出乎首句,在于有静心者能品之。

这就好比是阳春白雪,一开始就将下里巴人给赶出了艺术空间。

取消了浮躁者的欣赏美的资格。

在这里,任何的浮躁都不行,有的只是心静如水.但不是死水而是活水.你看画中有水呢?一汪春水有着挡不住的盛情倾泻而出.一种流动之美跳跃于诗人的眼中。

近听水无声。

源头活水本是“动境”,而无声二字又进入静境,宁静致远.和首句并无矛盾之处.动静的取舍上诗人可以说是能够做到游刃有余.是什么如此神奇?静的如此让人难以放弃去一探究竟,这样,我们就会接近此诗此画,这样心神和山水便靠近了。

一切的妙处只是因为“无声”,无声是一种美。

王羲之的诗中有“在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便也是这种美。

有声无声都溶在一起,完美的天籁之声!庄子所提的“天籁”之声就是如此,当“天籁”与“人籁”“地籁”一起时,便共同构成一个常人无法言语的自然之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花儿在那个最美的季节里尽情的开放,并最终将自己的生命燃烧般的开到最美。

美到极致后,飘然而去。

但此中花儿不谢,只因在画中。

不仅仅是如此,写的近近是画中的花,是春尽之时,花儿尽逝,无处得美而伤怀的感触在里面 。

鸟儿不惊,不知青春已尽,岁月已逝。

徒留下多少悔恨。

诗中的画似乎代表着一种梦想,一种可见而不可得的梦想,但那种梦想只是在人的心灵处于一种安静的状态中我们才能够想起。

但不可得已是事实,诗人唯有带着淡淡的幽思去寻觅世间最后的能够寄托情怀的东西。

人已去,空留花,鸟未惊,人又来,没有永恒的美丽,而一切的美丽都将隐于虚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