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类型的诗句
1.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2. 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有类似于同样的句子
1.《孟氏》唐.杜甫 孟氏好兄弟,养亲唯小园.承颜胝手足,坐客强盘飧. 负米力葵外,读书秋树根.卜邻惭近舍,训子学谁门. 2.《伤情》唐.孟云卿 为长心易忧,早孤意常伤.出门先踌躇,入户亦彷徨. 此生一何苦,前事安可忘.兄弟先我没,孤幼盈我傍. 旧居近东南,河水新为梁.松柏今在兹,安忍思故乡. 四时与日月,万物各有常.秋风已一起,草木无不霜. 行行当自勉,不忍再思量. 3.《感怀弟妹》唐.沈千运 今日春气暖,东风杏花拆.筋力久不如,却羡涧中石. 神仙杳难准,中寿稀满百.近世多夭伤,喜见鬓发白. 杖藜竹树间,宛宛旧行迹.岂知林园主,却是林园客. 兄弟可存半,空为亡者惜.冥冥无再期,哀哀望松柏. 骨肉能几人,年大自疏隔.性情谁免此,与我不相易. 唯念得尔辈,时看慰朝夕.平生兹已矣,此外尽非适. 4.《春日言怀》唐.鲍溶 湛湛琴前酒,期自赏青春.胡为缄笑语,深念不思身. 寂寂花舞多,嘤嘤鸟言频.心悲兄弟远,愿见相似人. 江界田土卑,竞来东作勤.岁寒虚尽力,家外无强亲. 杳窅青云望,无途同苦辛. 5.《忆舍弟》唐.于逖 衰门少兄弟,兄弟唯两人.饥寒各流浪,感念伤我神. 夏期秋未来,安知无他因.不怨别天长,但愿见尔身. 茫茫天地间,万类各有亲.安知汝与我,乖隔同胡秦. 何时对形影,愤懑当共陈. 6.月夜忆舍弟 哗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迭,况乃未休兵。
7.初至京口示诸弟 【唐】钱起 还家百战后,访故几人存。
兄弟得相见,荣枯何处论。
新诗添卷轴,旧业见儿孙。
点检平生事,焉能出荜门。
手足情深的古诗句 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鲁迅)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系辞上》)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七步诗》)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怀念弟苏辙)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春秋)子夏 布衣之交不可忘。
-(唐)李延寿 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 。
-(宋)欧阳修 人生乐在相知心 。
-(宋)王安石 冤家宜解不宜结,各自回头看后头。
-(明)冯梦龙 于患难风豪杰。
-(清)魏禧 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 。
-(清)曹雪芹 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宋)顾夏 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
-《汉书》 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已。
-鲍溶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张九龄 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
--汪洙 岁寒知松柏,患难见真情。
--无名氏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邢俊臣
关于夫妻感情的诗词 ,类似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样的。
《赠曾志》 陶铸 重上战场我亦难,感君情厚逼云端。
无情白发催寒暑,蒙垢余生抑苦酸。
病马也知嘶枥晚,枯葵更觉怯霜残。
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
《七步诗》 曹植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诗经·小雅《棠棣》 常棣之华,鄂不韡韡。
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死丧之威,兄弟孔怀。
原隰裒矣,兄弟求矣。
脊令在原,兄弟急难。
每有良朋,况有永叹。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每有良朋,烝也无戎。
丧乱既平,既安且宁。
虽有兄弟,不如肥生。
傧尔笾豆,饮酒之饫。
兄弟既具,和乐且孺。
妻子好合,如鼓瑟瑟。
兄弟既翕,和乐且湛。
宜尔室家,乐尔妻帑。
是究是图,亶其然乎!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有何妨? 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张英《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晏殊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原文: 《题三义塔》 鲁迅 奔霆飞焰歼人子,败井残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
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作者: 陶铸: 陶铸(1908年1月16日-1969年11月30日),又名陶际华,号剑寒,化名陶磊,湖南祁阳人,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
1926年考入广州黄埔军校,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共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一书记、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宣传部部长,在中央政治局中位列第四,前三位分别是毛泽东、林彪和周恩来。
于文革初期遭迫害,后因胆癌病逝于安徽省合肥市,享年61岁。
曹植: 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出生于东阳武,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
曹植是三国时期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
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
后人因其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
《诗经》: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原称“诗”或“诗三百”,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05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张英: 张英(1637-1708年),字敦复,号乐圃,又号倦圃翁,安徽省桐城人,清朝大臣,张廷玉之父。
康熙六年进士,选庶吉士,累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
先后充任纂修《国史》、《一统志》、《渊鉴类函》、《政治典训》、《平定朔漠方略》总裁官。
康熙四十七年,卒,谥号文端。
晏殊: 晏殊(991年-1055年),字同叔,抚州临川人。
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生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官至右谏议大夫、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1055年病逝于京中,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
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与其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亦工诗善文,原有集,已散佚。
存世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类要》残本。
第四首诗的典故: 清朝康熙年间,大学士张英的家人为争三尺宽的宅基地与邻居发生纠纷,弄得不可开交,写信让张英利用职权摆平这件事。
张英提笔写道:“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有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收到信后,让出了三尺宅基地。
邻居见了,也主动让出三尺。
结果形成了“六尺巷”,一时传为佳话。
参考资料 360问答:http://wenda.so.com/q/1370744468068568?src=140
与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类似的诗句
鲁迅的著名诗句“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全文为:鲁迅<;题三义塔> --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之。
奔霆飞焰歼人子,败井残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
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类似诗句:兄弟阋于墙,抵御外侮。
来信为争三尺房,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