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的三层境界:知 、好、 乐
【原文】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译文】
孔子说:“懂得学习的人比不上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比不上以此为乐的人。”
【解释】
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比喻学习知识或本领,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接受得快,爱好它的人不如以此为乐的人接受得快。
【分析】
这一则讲的是关于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知识重要的是培养学习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知识的学习感兴趣,就会变被动为主动,以学习为乐事,在快乐中学习,既能提高学习的效率,还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样学到的才能够灵活地运用。
就学习而言,我们常说,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
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
兴趣者,爱好,好也。更高的境界,则是乐。
因何而好,为何而好,因何而乐,为何而乐,是一个可以探讨的问题。
《论语》的重点句
1.填空: ⑴《论语》是记录 的一部书,是 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由 收集整理而成。
孔子,名 ,字 , 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 。
⑵“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指 、 、 、 “五经”指 、 、 、 、 。
⑶生活中用来教育人们要谦虚,不要狂妄,不懂装懂时,我们常引用《论语》十则中孔子的话: , , 。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5分) 论语( ) 不愠( ) 三省( ) 罔( ) 殆( ) 3.判断下列各句有没有通假字,如果有,请写该字及其本字、读音、意义。
(8分) 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⑵吾日三省吾身 ⑶诲女知之乎 ⑷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16分) 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愠: ) ⑵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故: ) ⑶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 殆: ) ⑷择其善者而从之 (从: ) ⑸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岁: ) ⑹)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 恕: ) 5.请写出出自《论语》十则中现在常用的成语四个。
(4分) 6.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20分) 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⑵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⑶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⑷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⑸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本文所选十章,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⑴学习态度;⑵学习方法;⑶思想品德修养。
请分别就这几个方面各举两则。
(6分) 学习态度: 学习方法: 品德修养: 8.“而”的用法,有的表顺接,有的表转接,请区别下列句中“而”的不同用法:(6分) 学而时习之( ) 人不知而不愠( ) 温故而知新( ) 学而不思则罔( ) 任重而道远( ) 择其善者而从之( )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告诉我们什么道理?(4分) 10.写出你所积累的其他出自《论语》的格言警句至少2句?(4分) 11.孔子曾说过:“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资:这里有借鉴的意思)。
”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 。
(4分) 12.宋开国丞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目的?(4分) 答案 1.⑴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儒家 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 丘 仲尼 春秋时期 思想家 教育家 ⑵《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诗经》、 《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⑶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 Lún yùn xǐnɡ wǎnɡ dài 3.⑴“说”通“悦”, yuè 愉快。
⑵无 ⑶“女”通“汝”,rǔ 你 ⑷“知”通“智”,zhì 智慧 4.⑴生气、发怒 ⑵学过的知识、旧知识 ⑶迷惑,迷茫而无所适从 有害 ⑷听从,采纳 ⑸年 ⑹大概 儒家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5.(一日三省 温故知新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见贤思齐 死而后已 三人行,必有我师 任重道远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任选四项 6.⑴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到,不也是一件快乐的事吗? ⑵在温习学过的知识的时候,能够有新的体会,就可以把他当作老师了。
⑶几个人在一起走,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
⑷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去学习就会有害。
⑸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学习态度: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思想品德修养:人不知而不愠 吾日三省吾身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8.依次是:表顺接、表转接、表顺接、表转接、表顺接、表顺接 9、要有坚强的意志,要有自我修养。
意思相近即可 10、略。
1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2.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精通《论语》就可以治理天下。
这句话道出了《论语》在修身、治国方面的作用。
意思相近即可
《论语》中较重点的句子有哪些?
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1. 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译文】说出的事一定可信,说了就一定守信用,一定办到,这是个浅薄固执的小人呀。
2.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
无友不如已者。
过,则勿惮改。
”【译文】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不会有威严;从事学习,学业就不会巩固。
要把忠诚和信实作为(待人处事的)主导思想。
不跟与自己不同道的人做朋友。
犯了错误,要不怕改正。
”3.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译文】有子说:“诺言符合义的原则,才可以实践诺言。
恭敬符合礼的原则,才可以免遭耻辱。
依靠自己的亲族,也就可靠了。
”《学而篇译注》作者:佚名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可谓好学也已。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参考资料古诗文网:http://so.gushiwen.org/guwen/bookv_19.aspx
《论语》里的语句20句,谢谢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时间去温习它们,不也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而来,不也愉快吗?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 译文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 译文 孔子说:“不忧虑别人不了解自己,但要忧虑自己不了解别人。
” 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 译文 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时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时做事符合礼仪;四十岁时(掌握了各种知识,)不受迷惑;五十岁时了解自然的规律;六十岁时一听别人言语,不用多想,便能明白;到了七十岁时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
” 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译文 孔子说:“复习旧知识时,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才可以做导师啊。
” 9、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 译文 孔子说:“君子团结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团结。
” 10、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译文 孔子说:“读书却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却不读书,就会心生迷惑。
” 11、子曰:“由,诲汝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译文 孔子说:“仲由,教导你的道理都知道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种态度是聪明的啊!” 12、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杌,其何以行之哉!” 译文 孔子说:“人无信誉,不知能干什么。
大的车没有车的边际,小的车没有车内的凳子,那也一样可以行驶啊!” 13、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译文 孔子说季氏:“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宗庙里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 14、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 译文 孔子说:“《关雎》这篇诗,主题快乐却不过分,忧愁却不悲伤。
” 15、子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 译文 孔子说:“以前的事不要再评说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议论了,过去了就不要再追咎。
” 16、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 译文 孔子说:“早晨理解真理,晚上死也值得。
” 17、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 译文 孔子说:“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
” 18、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译文 孔子说:“见到贤人,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
” 19、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译文 孔子说:“朽木无法雕琢,粪土的墙壁无法粉刷,我能拿他怎样?” 20、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 译文 孔子说:“聪明又好学,向地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请教时,不觉得没面子,所以称他为‘文’。
” 21、季文子三思而后行。
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 译文 季文子做事要思考三次再行动。
孔子听说了,说:“两次,就可以了。
” 22、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
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 译文 孔子说:“宁武子这人,国家太平时,就聪明,国家混乱时,就愚笨。
他的聪明可以赶得上,他的愚笨别人赶不上。
” 23、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 译文 孔子说:“一个人的内在质朴胜过外在的文采就会粗野,文采胜过质朴就会浮华。
只有文采和质朴配合恰当,才是君子。
” 24、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译文 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不如喜欢学习的人,喜欢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 25、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 译文 孔子说:“明智的人喜欢水,仁慈的人喜欢山;明智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明智的人快乐,仁慈的人长寿。
” 2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译文 孔子说:“将知识默记在心,学习时,不感到满足;教人时,不感到疲倦,这些我做到了哪些呢?” 27、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 译文 孔子说:“不到他苦思冥想时,不去启发;不到欲说无语时,不去开导。
不...
论语中哪些句子是和管理之道有关?
1.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释义:学习好像追赶什么,总怕赶不上,赶上了又怕被甩掉。
形容学习勤奋,进取心强。
又形容做其他事情的迫切心情。
2.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释义:可以让老百姓按照我们指引的道路走,不需要让他们知道为什么。
3. 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释义:做官有了余力就可以学习了,学习有了余力就可以做官了。
4. 子曰:“君子不器”。
释义:君子不应该像器具一样。
5. 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释义:不同职业的工人们在工厂里完成他们的工作,君子则通过学习获得“道”。
6. 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
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论语》释义:卫国的公孙朝问子贡说:“仲尼的学问是从哪里学来的?”子贡说:“周文王武王的道,并没有失传,还留在人们中间。
贤能的人可以了解它的根本,不贤的人只了解它的末节,没有什么地方无文王武王之道。
我们老师何处不学,又何必要有固定的老师传播呢?”7.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子路第十三》释义:当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未,纵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的。
8. 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子路第十三》释义:如果端正了自身的行为,管理政事还有什么困难呢?如果不能端正自身的行为,怎能使别人端正呢?9. 子张问孔子: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
——《尧曰第二十》释义:子张问孔子:怎样才可以治理政事呢?孔子说:“尊重五种美德,排除四种恶政,这样就可以治理政事了。
”10.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 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为政第二》篇释义:哀公问道:“要怎么做才能使老百姓信服?”孔子回答说:“提拔正直的人,放置在不正直的人之上,老百姓就信服;提拔不正直的人放置在正直的人之上,老百姓就不会信服。
”《论语》《大国学小经典儿童经典读本-论语》,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集而成,是记载孔子言行的重要儒家经典。
书中既有对社会、人生美好蓝图的描绘,又有人性与政治,道德、文化碰撞而出的智慧火花,对我们今天仍有很大的启发。
本书选取了《论语》中的部分经典内容,并做了详细而生动的讲述,一同时精心编入了与原文主旨相关的人文掌故,内容新颖,蕴意深邃而又妙趣横生,能帮助小读者从中领会为人处世的道理。
《论语》中的经典名句:1. 吾日三省吾身。
2.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3.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4.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5. 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6.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7.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8.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9. 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10.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12.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13.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14. 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15.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出自《论语》的句子
1.子①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②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③,不亦君子乎?” 出自《论语•学而》。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
孔子(前551一前479),名丘,宇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①《论语》中“予曰”的“子''都是指孔子。
②[说(yuè) ]通“悦”。
③[愠(yùn) ]恼恨。
2.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出自《论语•学而》。
此话是孔子的学生子夏说的。
3.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①,患不知人也。
” 出自《论语•学而》。
①[不己知]不了解我。
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①,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②。
” 出自《论语•为政》。
①[耳顺]一听见别人的言语便可分辨真假是非。
②[不逾矩]不越出规矩。
5.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出自《论语•为政》。
6.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①。
” 出自《论语•为政》。
①[殆(dài)]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7.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出自《论语•为政》。
8.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 出自《论语•为政》。
9.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①也。
” 出自《论语•里仁》。
①[自省(xǐng)]检查自己。
10.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 出自《论语•公冶长》。
1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出自《论语•公冶长》。
12.子曰:“质胜文则野①,文胜质则史②。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 出自《论语•雍也》。
①[野]粗野。
②[史]虚浮。
1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出自《论语•雍也》。
14.子曰:“知①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 出自《论语•雍也》。
①[知(zhì)]同“智”。
15.子曰:“默而识①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出自《论语•述而》。
①[识(zhì)]记住。
16.子曰:“不愤①不启,不悱②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 出自《论语•述而》。
①[愤]心求通而未得。
②[悱(fěi)]想说而说不出来。
1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出自《论语•述而》。
18.士不可以不弘毅①,任重而道远。
出自《论语•泰伯》。
这是孔子的学生曾子说的话。
①[弘毅)刚强而有毅力。
19.子绝四①:毋意②,毋必③,毋固④,毋我⑤。
出自《论语•子罕》。
①[绝四]没有四种毛病。
②[毋意]不凭空揣测。
③[毋必]不全盘肯定。
④[毋固]不拘泥固执。
⑤[毋我]不自以为是。
2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 出自《论语•子罕》。
2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 出自《论语•子罕》。
22.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①也。
” 出自《论语•子罕》。
①[凋]凋谢。
23.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 出自《论语•子罕》。
2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出自《论语•颜渊》。
25.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 出自《论语•颜渊》。
26.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出自《论语•子路》。
27.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 出自《论语•子路》。
28.言必信,行必果。
出自《论语•子路》。
29.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①也。
” 出自《论语•宪问》。
①[不能]没有能力。
30.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 出自《论语•卫灵公》。
3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出自《论语•卫灵公》。
32.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 出自《论语•卫灵公》。
33.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 出自《论语•卫灵公》。
34.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 出自《论语•卫灵公》。
35.子曰:“有教无类①。
” 出自《论语•卫灵公》。
①[有教无类]任何人我都可以给他教育,没有区别。
36.既来之,则安之。
出自《论语•季氏》。
《论语》十二章中强调以学习、工作为乐趣的重要性的句子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句话的意思是: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比喻学习知识或本领,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接受得快,爱好它的人不如以此为乐的人接受得快。
讲的是关于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学习知识重要的是培养学习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对知识的学习感兴趣,就会变被动为主动,以学习为乐事,在快乐中学习,既能提高学习的效率,还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样学到的才能够灵活地运用。
论语中的经典名句
本人尤喜欢《论语》,曾辑录经典语句百余,现发布如下,愿与您共同欣赏解读,有志者请参与,共同品味它的博大精深,绵远意蕴。
本人尤厌恶儒学,以前无奈或无聊而学了一些,现批判如下,“道不同不相为谋”,请与我臭气相投者分享。
1、弟子入则孝,出则悌(ti,敬重兄长),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这一条:弟子……,分明最对小孩子说的。
这一条教大家谨言慎行,切不能有开拓精神。
2、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这条教大家当官,抬高自己的威信是不可取的,正确的做法是抬高自己的亲信(实质也是抬高自己)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这条前半句是真理,但后半句是教被统治的人学会忍耐。
4、刚、毅、木(朴实)、讷(ne ,慎言),近仁。
这条教大家做一个良民。
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这条有道理。
6、当仁,不让于师。
这条也有道理。
可惜后来被孔子自己否定了。
7、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8、曾子曰:“吾日三省(xi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这条告诉大家反思,自我批评是有道理的。
9、人而无信,不知其可(立身社会)也。
这条告诉大家有信用,有道理,但是不通俗,不如讲一个“狼来了”的故事10、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这条有意思,表面上是告诉大家进步的道理,实质上又有“必须要看别人,和别人比”的不良倾向。
11、以约(随时自律)失(错误)之者鲜矣。
这条也有道理,告诉大家“要记住怎么做是错误的”,让但是这也是一个大的方向错误,儒家始终也是这样,告诉大家不能怎样做,而从来不说应该怎么做。
12、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这条有道理。
13、德之不修,学之不讲(讲求),闻义不能徙(xi ,迁移、听从),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这条有道理,孔子批判了“学而无用”。
14、子绝四:毋(wu)意(猜测)、毋必(绝对肯定)、毋固、毋我。
这条更绝,每一句都有道理,但又相互矛盾,试想一下,照这条说的,没有任何正确的想法,(就是什么也不要想),换句话就是听上级领导的而自己什么也别想。
1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哲理,好深啊16、言忠信,行笃(du全心全意)敬,虽蛮貊(mo,偏远)之邦行矣。
17、躬自厚(严于律己)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这条是作人的道理,不过前面的道理说得很对,最后的目标却太世俗无聊了“则远怨矣”,就是为了不挨骂么18、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这条是正确的,知错了,能改就改。
19、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这条说得是孝道,不过太过份了,(幸亏孔子时代人的寿命短,死得早,要是像现在这么长寿,子女就别干什么大事业了)20、不患(担心)人之不己知(了解),患不知人也。
这条有一定道理,不过还是说“必须要看别人,和别人比”,别人的想法就那么重要吗?21、放于利(私利)而行,多怨。
这条有道理,告诉大家不要太贪22、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这条有道理,告诉大家不要因为现在自己能力不行而不努力进取。
23、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次于“生而知之”)。
这条告诉大家一个学习的方法就是“博学”24、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这条有道理,心胸开阔些才好25、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这条是屁话,就跟算命先生说得一样,两头堵,总有一头对26、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27、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这条有道理,少说多干是对的。
28、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错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这条所有的话都“有道理”,但再往后说,又有几个人能做到“知者”呢?29、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这条对于有些人适用,即有“大德”“大谋”的人,本来就是平民百姓,没有什么大谋,就无所谓了。
30、道听而涂(途)说,德之弃也。
这条有道理,不能人云亦云,没有实际根据就乱说31、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3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理解)而不愠(yun ,怨恨),不亦君子乎?这条有道理33、(君子)敏于事而慎于言。
真啰嗦,这条和第27条一样34、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浮饰)。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这条看似有道理,但我们能苛求所有人都是所谓的“君子”吗?我看不如“野”“史”一点比较自在。
35、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忧愁不安)。
这条说得就是我,小人嘛,没有君子的胸怀,委委琐琐、每天发愁、走路靠边、下棋占角,难当君子啊36、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这条有道理,要促成他人干好事,不过必须要搞清楚他干的是不是真正的好事37、君子思不出其位。
这条也太过份了,要求行为循规蹈矩也就算了,想一想其它的也不行,真是管天管地啊38、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这条有道理,要有大仁大智大勇39、君子矜(jin 慎重)而不争,群而不党。
这条告诉读书人,有了不满也要忍着,更不能聚伙造反40、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不端)废言。
这条有道理,说...
论语中句子的感想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诚然如此啊,人不怕不犯错,怕的是有错而不认错,且不该错,不敢正视自己,这就是错啊,而且更是大错,古人的智慧确实精妙,一语道尽个中三妙啊。
述人心,而教子弟,不愧为儒家圣师。
又如: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这又是告诉我们,时间流逝不停,犹如河水滔滔,不等人啊。
但你还在蹉跎之时,它已然远去,不再相待了,所以,无论学习还是工作,让我们珍惜今朝吧!又有,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则远怨矣。
这是教导我们不要轻易责备于人,而且要谦恭,厚德,这样确实可以避免很多的怨恨啊。
从这三个例子可以看出,孔子不愧是一代圣人,看人看事,确有独到之处啊。
所以,我们要好好地学习和运用古人的智慧啊!
关于孔子的论语语句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此语出于《论语·颜渊篇》,是孔子经典妙句之一,亦是儒家文化精华之处。
中国的《论语》就如同西方的《圣经》一般,是对一个民族或一个区域文化的概括和统领。
《论语》分二十篇,其中的《颜渊篇》主要讲述了孔子对“仁”和“恕”的解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指: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切勿强加给别人。
孔子所强调的是,人应该宽恕待人,应提倡“恕”道,唯有如此才是仁的表现。
“恕”道是“仁”的消极表现,而其积极表现便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孔子所阐释的仁以“爱人”为中心,而爱人这种行为当然就包括着宽恕待人这一方面。
《论语》中提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这句话所揭晓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
孔子所言是指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
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之时切勿心胸狭窄,而应宽宏大量,宽恕待人。
倘若自己所不欲的,硬推给他人,不仅会破坏与他人的关系,也会将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确实应该坚持这种原则,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体现。
人生在世除了关注自身的存在以外,还得关注他人的存在,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切勿将己所不欲施于人。
以上所理解的“人”是广义的,是指大众,然而《论语》诞生的那个时代“人”的定义通常是指狭义那方面,也就是指士以上的人,和“民”是相对而言。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前面写着的是“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这是在同一句话中叙述的,很明显这里的“民”是指被剥削阶级,劳动人民。
用现在的语言来说,狭义的“人”是指奴隶主,即剥削阶级,而“民”是指奴隶,即被剥削阶级,所以这句话当然也就可以理解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种人际关系原则适用于剥削阶级,而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的关系却未必如此。
这种理解并非无稽之谈,也并非完全不具可能性,然而,众所周知,孔子是鼎力推崇“仁”之士,此处的“人”应当是指广义的。
孔子所道出这么一句话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定理。
若凡事都从这个原则出发的话,很多事情都会卡在中间,难以前进。
倘若两人举枪对峙,生命危在旦夕,甲为正,乙为邪,这时如果甲恪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岂不惨哉!甲当然不会想被杀掉,难道就不杀不想被杀的乙了么?任何道理,任何定律都是在一定条件,一定环境下才适合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儒家思想的精华,也是中华民族根深蒂固的信条,然而在现实中许多人都不能恪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信条,一切以个人利益为中心,只顾及自身的感受,而忽略了他人的感受。
无论是在处理人际关系,还是政治关系方面都应当毫不犹豫地认识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条经久不衰的人际关系原则的重要性。
打字不易,如满意,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