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少成多,聚成塔。 不积跬步无以至

补充成语,千里之行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qiān lǐ zhī xíng,shǐ yú zú xià

【释】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的成功,是从小到大逐渐积累起来的。

【出处】《老子》第六十四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里之行,始于足下。”

【结构】复句式成语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正音】行,不能读作“hánɡ”。

【辨形】之,不能写作“只”。

【近义词】积少成多、集腋成裘

【反义词】好高骛远

【辨析】~和“积少成多”都表示“不断积累;便能成就大事”。但~;调要从基础开始;“积少成多”;是强调积累的过。~可以用于劝勉语;而“积少成多”很少用于劝别人。

【例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样的成语有哪几个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狗嘴里吐不出象牙、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丑媳妇得见公婆、

一文钱难英雄汉、

吃着碗里瞧着锅里、

死葛能走生仲达、

了和尚跑不了庙、

死诸葛吓走生仲达、

急惊风撞着慢郎中、

狗口里吐不出象牙、

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尽力死后已、

裂冠毁冕拔本塞源一当关,万夫莫开 一为师,终为父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一传虚,万人传实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一佛世,二佛升 一出世,二佛盘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一人向隅,满座不乐

一言既出,如白染 一人拼命,万夫当

一犬吠形,犬吠声 一夫出死,万乘不轻

一喜,一则以惧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三打鱼,两天晒网 三像人,七分像鬼

三十六计,为上计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十步之内,必有芳草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十日一,五日一石

十目所视,十手所指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百万买,千万买邻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千里之行,于足下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千金之子,坐不垂堂

万俱备,只欠东风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人以群,物以类聚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上不沾天,下不着地

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山河易改,本性难移 王子犯法,庶民同罪

所不欲,勿施于人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无源水,无本之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太公钓,愿者上钩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仁者见仁,智见智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为渊驱鱼,为从驱雀 而风,础润而雨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以子之矛,攻子之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以眼还眼,以还牙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诗中有画,有诗

兴而来,扫兴而归 水载舟,亦能覆

不尽言,言不尽意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只此一家,别无分

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生公说法,顽石点头 之隅,收之榆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宁为玉,不为瓦全 宁为鸡口,不为牛后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福同享,有难同当

也萧何,败也萧何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成则为王,败则为寇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早今日,何必当初 行不更名,坐不改姓

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杀人偿命,还钱 庆父死,鲁难未已

江山易改,本性难 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生死由命,富贵在天 闭门造车,出门合辙

安危相易,祸福相生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既知今日,何必当初 快马一鞭,人一言

子一言,快马一鞭 兵来将迎,水来土堰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运用之妙,在于一心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来者善,善者不来 求不得,求死不能

时光似箭,日月如梭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言之谆,听之藐藐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非我类,其心异 攻其不备,出其不意

攻无不,战不胜 送君千里,终有一别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国家兴,匹夫有责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往日无仇,近日无冤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家有敝帚,享千金

呼之即来,挥之即去 招之即来,挥之去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城门失火,殃及池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树高千丈,叶落归根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看菜吃饭,

类似“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样的成语还有哪些?

朝乾夕惕、埋头苦干、废寝忘食、将勤补拙、鸡鸣而起、孜孜不倦、业精于勤、凿壁偷光、夙兴夜寐、焚膏继晷。

1、朝乾惕【zhāo qián xī tì】

释义:乾:乾乾,即自强息;惕:小心谨慎。 形容一天到晚勤奋谨慎,没有一点疏忽懈怠。

例句:《周·乾》:“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

2、埋头苦干【mái tóu kǔ gàn】

释义:专心意地刻苦工作。

例句:鲁迅《且介亭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

3、废寝食【fèi qǐn wàng shí】

释义:废:停止。 顾不得睡觉,忘了吃饭。形容专心努力。

例句:南北朝·王融《曲水诗序》:“犹且具明废寝;昃晷忘餐。”南北朝·颜之推《颜氏家训》:“元帝在江、荆间、复所爱习;召置学生;亲为教授;废寝忘食;夜继朝。”

4、将勤补拙【jiāng qín bǔ zhuō 】

释义:以勤奋弥补笨拙。

例句:·白居易《自到郡斋题二四韵》:“救烦无若静,补拙莫如勤。”

5、鸡而起【 jī míng ér qǐ 】

释义:鸡叫时就起床。 形容勤奋不怠。

例句:《孟子·尽心上》:“鸡鸣而起,孳为善者,舜之徒也。”

6、孜孜不倦【zī zī bù juàn】

释义:孜孜:勤勉,不懈怠。指工作或学习奋不知疲。

例:《尚书·君陈》:“惟日孜孜,无敢逸豫。”《后汉书·鲁传》:“性沉深好学,孳孳不倦。”《三国志·蜀书·向朗》:“乃更潜心典籍,孜孜不倦。”

7、业精于勤【yè jīng yú qín】

释义:业:学业;:精通;于:在于;勤:勤奋。学业精深是由勤奋得来的。

例:唐·韩愈《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8、凿壁偷光【záo bì tōu guāng】

释义: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例句:晋·葛洪《西京杂记》:“匡衡字稚;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炽不逮;衡乃穿壁引光;以书映光而读书。”

9、兴夜寐【sù xīng yè mèi】

释义:夙:早;兴:起来;寐:睡。 早起晚睡。形容勤奋。

例句:《诗经·风·氓》:“夙兴寐;靡有朝矣。”

10、焚膏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用一个四字成语来表示

积少成多

jī shǎo chéng duō

【解释】积累少量的东西,能成为巨大的数量。

【出】《战国策·秦策四》:“积而为厚,聚少而为多。”《汉书·董仲舒传》:“聚少成多,积小致巨。”

【结构】动式。

【用法】多用于事物的逐渐聚积。一般作谓语、宾语、分句。

【正音】少;不能读“shào”。

【辨形】积;不能写作“集”。

【近义词】日积月累、积水成渊、聚沙成塔

【反义词】杯水车薪

【辨析】~“腋裘”、“聚沙成塔”;都表示“积少可以成多”。不同在于:①~是直接的陈述;“集腋成裘’、“聚沙成塔”是形象的比喻;较典雅。②~常用于口语;“聚沙成塔”有时也用于口语;使

八字词语,比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字成语整理

1、 一人传虚、万人传实:虚,没有的事。本无其事,因传说的人多,就使人信以为真。

2、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一个人把着关,一万个人也攻不开。形容地势险要,便于防守。

3、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障,遮蔽。比喻被眼下细小事物所蒙蔽,因看不到事物的全貌、主流及本质。

4、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以,因为。方面因而高兴,一方面因而惧。

5、 一出世、二佛升天:形容死去活来。

6、 一言出、驷难追:驷:古代一车所的四匹马,或四马拉的车。一句话说出口,四匹马拉的车也追不上。表说来的话就要算数。

7、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个浪头还没有平息,另一个浪头又起来了。原比喻诗文写得波澜起伏。后来也比喻一个麻烦问题没有解决,又出现新的烦问题。

8、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原指下棋时关键性的一步走错,以致全局都输了。比喻对局有决定意义的问题,稍有不慎,处理不当,就会招致整个失败。

9、 十目所视、十手指:形容一个人的言行,总有许多人监督,如有错误决不能隐藏。

10、十年树木、年树人:树,培植。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也表示培养人才是不容易的。

11、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神通:各种神妙莫测的能力,比喻本领。比喻在集体生活各有各的办法或本来完成共同的事。

12、为刀俎、我为鱼肉:刀俎:剁肉刀和砧板。指宰割的工具。比喻别人掌握生杀大权,自己处在被宰割的地位。

13、人而无信、不知其:信:用。可,可以,行。一个人如果讲信用,真不知那怎么能行。不讲信用是行的。

14、人非贤、孰能无过:圣贤:圣人或贤人,旧指智慧超群,才出众的人;孰,谁。一般人不是人或贤人,谁能没有过呢?

15、三十六策,走为上计:原指无力对抗敌人,以逃跑为上计。现多指摆脱难。

16、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比喻学习或做事缺乏心,时常中断,不能坚持下去。

17、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比喻样样都准备好了,就最后一个重要条件。

18、上天无路,入地无门:走投无路窘困境地。

19、不着天,下不着:形容两头没着落。

20、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千里的路程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喻事情的成功都是由小而大逐渐积累的。

21、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溃:溃决。被大水冲破堤防;穴:蚂蚁洞。里的长堤,由于有小小的蚁洞而崩。比喻小事或小处不注意,就会酿成大祸或造成严重损失。

2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所不要的不施加到别人身上。

23、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天网:道的,指自界的惩罚;恢恢:宽阔的样子。天道公平,作恶就要受惩罚,它看起来很稀疏。但决不放一个坏人。后形容坏人终于受到惩。

24、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源头的水,有的树木。比喻没有基础、根源的事物。

25、不虎穴,得虎子:焉:怎么。不进老虎洞,怎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冒危险,不经历难最苦的实践,就不能取得重大的成就。

26、不经一事,不长一智:不经历那件事,就不能增长关于件事情的知识。一般用于经过失败取得教训的场合。

27、不塞不流,不止不:没有堵塞的地方,就没有水的流淌;没有停止,就没有行动。

28、太公钓鱼,愿者钩:心甘情愿地上圈套。

29、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甘居中游,满足现状,不努力进取的思想。

30、日经天,江河行地:象太阳和月亮每天经过天空,江河永远流经大地一样永恒。

31、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同一题,者看见它,说它是仁;智者看见它,说它是智。比喻不同人有不看法。

32、月晕而风,础润而雨:晕:日月周围出现的;础:柱子底下的石墩。月亮周围出现光环就要刮风,础石湿润了就要下雨。比喻事故或事件发生前的征兆。

33、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比喻工作的紧松和生活的劳逸要适当调节,有节奏地进行。

34、为虺摧,为蛇若何:虺:小蛇;摧:毁灭;若何:怎办。小蛇不打死,成了大蛇怎么办?原来比喻要趁敌人羽翼未丰的候,就把消灭。后泛指敌人要及时锄掉。

35、为渊驱鱼,为丛雀:渊:回旋的深水;丛:茂密的森林。把鱼赶到深中,把鸟到树林里,原来用来喻反动统治者施行暴政,结果使百姓投奔别国。现指有时有些人实行闭关主义。把一些以争取的人赶对方去了。

36、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尺比寸长,但和更长的东西相比就显得短;寸比短,但与更短的相比就显得。比喻各有长处,也各有处,彼此都有可取之处。

37、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比喻用对方论据来反驳对方。

38、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以:用;其:他的。昏昏:暗,糊,糊涂;昭昭:明白。用他那些糊的理解去使人明白。指自己糊里涂,却要指挥那些已懂事故的人。

39、以眼还眼,以还牙:用瞪眼回答瞪眼,用嘴咬付嘴咬。比喻对方怎么来,就怎么反击。

40、只可意会,不可传:只能用心去揣摩体会,无法用话语具体地表达、传诵。

41、四不勤,五谷不分:四体:四肢。勤:作。不参加劳作,分不清五谷。形容脱离劳动,脱离群众。

4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患使人勤奋,因而得生;安乐使人怠惰,而致死。

43、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东隅:日之处;桑榆:日将落时,余晖在桑榆之间,指日落处。比喻在这边失败了,在那边得到胜、收。

44、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比喻做事不从根本上解决或缺乏通盘计划,只是就事论事,忙于应付。

45、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宁可玉器被打碎,也不做陶器得到保。比喻宁愿为正义牺牲,也不愿苟全性命。

46、宁为口,无为牛后:牛后:牛肛门。宁可而洁,,不愿大而臭。旧时比喻宁可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任人摆布。

47之不存,毛将焉附:焉:哪里。连皮都没有了,毛又长在哪里呢?比喻基础没了,建筑此基上的东西就无法存在。

48、老鼠过街,人人喊打:比喻害人的东西,人人痛恨。

49、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加:加以。根据群众所的意见和批评,检查自己。有缺点错误,予以改正;没有缺点错误,就加以勉励自己。

50、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佛教用以比道行修到极高境界。后泛指以勉励人们不要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就,还要继续努力,不断进步。

51、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的自由发展;家:指学术上的各种派别;鸣:比喻发表意见。家争鸣,原来指我国战国时儒、道、墨、法、纵、农、杂、阴阳、名(兵、小说)等各家,在政治上,学术上展开的各种争论。这里比喻科学上不同学派的自由争。

52、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百足虫:即马陆,切断后仍能蠕动。僵:硬。后以比喻人虽死去,他的势力或影响仍然存在。

53、成也何,败也萧何:喻事情的成败或好都由于同一个人。

54、成事不足,败事有余:非但不能把事办好,反而往往把事情搞糟。也指办不怀好意者。

55、当局者,旁观者清:当局者:下棋人;旁观者:观棋者。后用以比喻当事人往往因为对利害得失考虑得过多,问题反糊涂,旁观的人由于冷静、客观,却看得清楚。

56、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相近的声音,互相应和;相同的气味,互融合。比喻志趣相同的人自然结合在一起。

57、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庆父:春秋鲁庄公的弟弟,曾经一再制造鲁国内乱,先后杀掉两个国君。不把制造内乱的罪魁祸首清除,国家就不得安宁。

58、如闻其声,如其人:象到他的声音,看到他本人样。比喻对人物刻画描写得栩栩如生。

59、运用之,存乎一心:运用得巧妙,全在于善于动子,用心考。也指战争的胜败与指挥员能否根据实际情况,机动灵活地指挥有很大关系。

60、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克:攻下。攻打城池,没有攻不的;打仗没有不赢的。百战百胜。

61、来者不善,善者不来:来的就不善良,善良的就不来。强调来人不怀好,要提高警惕。

62、兵来将挡,水来土淹:比喻不管对方使用什么计策手段,都有方法对付。也喻针对具体情况采相应措。

6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比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接坏人可以使人变坏。指环境对人有很大的影响。

64、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文,文。行,流传。说话要是没有文采,就流传不远。

65、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提见的人只要出于善意,即使说得不正确,也是无罪;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所批评的误,也足以引以鉴戒。

66、言者谆谆,听者藐:谆谆:诲不样子;藐藐:疏远的样子。说话的人厌其烦地教诲,而听的人却不以为意。

67、君子一言,快一鞭:表示干脆的一句话说定,不再反悔。

68、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靛青是从蓼蓝中提炼出来的,但颜色却比蓼蓝更深。比喻学生胜过老师或人胜过前人。

69、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拿不完,用不尽。形容非常丰富。

70、事关己,高高挂起:认为事情与己无,就把它高地挂在一边不管。

71、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不是我们同族的人,他们的心定同我不一样(即不一条心)。原指对异族的疑忌。后也用以指责那种排斥异己的宗派活。

72、呼之即来,挥之即去:一召就来,一挥手就去。指旧社会里役使别人,任意呼唤支配。

73、知无言,言无不尽:只要是知道的,没有不;要说就没有一点保留。

G、金玉其外,败其中:外表像金玉,内里却尽是破棉絮。比喻虚有其表及外表好而实质坏的人或事。

75、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原为佛教劝人改恶善的话,后用以比喻作恶人决心悔改,不再为非作歹,就能为好人。

76、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尽管睁着眼睛看,却什么也没有看见;尽管竖着耳朵听,但什么也没听到。表示不重视或不意。

77、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比喻说话或行动表装作和平无事,实则想趁机害人。

78、城门火,及池鱼:城门着火,人们到护城河打水救火。水干了,鱼也死了。比喻无缘无故受到连累,或伤及无辜的人。

79、面目可憎,语言无味:相貌丑陋情卑劣,使人恶;语言干巴巴的,没有味道。

80、持之有故、言之成理:故:根据。立论有根据,讲得有理据。

81、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点小火星,可烧遍整个原野。后来比喻有生力的微小事物,发展前途非常广阔。现在革命力量或新生事物最初虽然微小或尚在萌芽时期,但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

82、看菜吃饭、量体裁衣:根据具体情况处理问,办理事情。

83、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比喻造什么因,就得什么果。

84、重于泰山、轻毛:人类本来都有一死,有的死得比泰山重大,有的死鸿还轻微。

85、重足而立、侧目而:双脚并拢,不敢移动;斜着眼睛看,不敢正视。形容非常恐惧的样子。

86、顺之者昌、逆之者亡:顺从他的人能够昌盛地存在,违背他的人就得灭亡。

87、食厌、脍不厌细:精,细舂过的好米;,切细的鱼和肉。厌,通“餍”,满足。形容对食很讲究。

88、将欲取之、先与之:想要占有它,必先丢它。

89、帝王将、才子佳人:封建帝王和他的文臣武将,统治级的少爷小姐。

90、差之毫厘、以千里:开头时错了一点点,结果就造成很大的错误。

91、前人栽(种)树、后人乘凉:比喻前人后人造福。

92、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记取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以作为以的借鉴。

93、扁担没扎、两头打塌:打塌:滑落下来。比喻本幻想一举两得,结果两头落空。

94、眉头一皱、计上心来:来形容人经过思考,突然想出办法。现在用以说明人在脑子运用概念以作出判断和推理的过程。

95、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桃树李树不对人打招呼,树下自然走出一条小路。比喻为人只要真诚、忠实,自然能打动人。

96、高岸为谷、深谷为陵:比喻世事变迁,现多比喻一切事物在一定条件下都向其相反方面发展。

97、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比喻经常勤学苦练,以求工夫纯熟。

98、兼听明、听则暗:听取多方面的意见就能了解事情的真实情,单听信方面的话,自己就糊涂,事情就弄不清楚。

99、水不腐、户枢不蠹:流动的水不会臭,经常转动的门轴不被虫蛀。比喻经常运动的东西不易受到外物侵蚀,可经久不坏。

100、盛名之下、其难副:声名极大的人,他的实际很难跟他的名声完全符合。现常用以提醒人们要有自知之明,经

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意思相近的成语

寸积铢累 铢:计量单位,20铢为一两。点点滴滴地积累

积沙成滩 比喻积少成多

聚沙成塔 把细沙堆积成宝塔。比喻积少成多

集腋裘 狐狸腋下的虽很小,但聚集起来就能制一皮袍。比喻积少成多。

日积月累 一天一天地、一月地不断积累。指长时间不断地积累。

铢积寸累 铢:我国古代极小的重量单位,代以一百黍的重量为铢。

形容一点一

将下列成语补充完整。 千里之行,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qiān lǐ zhī xíng,shǐ yú zú xià

【释】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的成功,是从小到大逐渐积累起来的。

【出处】《老子》第六十四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里之行,始于足下。”

【结构】复句式成语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正音】行,不能读作“hánɡ”。

【辨形】之,不能写作“只”。

【近义词】积少成多、集腋成裘

【反义词】好高骛远

【辨析】~和“积少成多”都表示“不断积累;便能成就大事”。但~;调要从基础开始;“积少成多”;是强调积累的过。~可以用于劝勉语;而“积少成多”很少用于劝别人。

【例

类似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成语有哪些?

千里之堤,溃于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是什么成语

积少成多

发音 jī shǎo chéng duō

释义 积累少量的东西,能成为巨大的数量。

出处 《战国策·秦四》:“积薄而为,聚少而为多。”《汉书·仲舒传》:“聚少成多,积小致巨。”

示例 一个人做一把刀、一个勺子是有限得很,然而积少成多,这笔账就难算了,何况更是历年如此呢。(《二十年目睹之怪状》第二十九回)

近义词 日积月累 积水渊 聚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