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2]  ,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负我

曹操的主要诗作

《观沧海》,《龟虽寿》,《让县自明本志令》等。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

曹操在世时,担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去世后谥号为武王。

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

曹操的名言

曹操(155-220)一个伟人,一个真正的文学家,在此,我就曹操的几首诗中的名句做一个赏析。

铠甲生虮虱,万姓已死亡。

白骨露与野,千里无鸡鸣。

——《篙里行》 首先这是一首叙事诗,写的是东汉末年群雄联合讨伐董卓,而后又互相争杀的事。

诗中描绘了战争之久,百姓死亡之多的惨象。

将士们由于连年征战连铠甲都不能解脱,因而生了虱子,由此可见战争的时间之长,死的人就难以记数了。

将士都死亡的如此至多,黎民百姓当然就难以想象死亡的人数了。

死后尸体无人埋葬,烂成了白骨,布满了原野。

千里之内,连鸡的叫声都听不到,说明到处都是废墟,没有人烟了。

战争如此的惨烈,归根到底,还是各种各样的,大大小小的诸侯们在争权夺利。

至于人民呢?那真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做为一个政治家,一个古代的政治家,处处在为百姓的利益而不是自己的名利地位照想,这样的一个人,只有曹操才真正的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了出来。

钟嵘的《诗品》说“曹公古直,颇有悲凉之句。

”读此诗,恰如其分呀!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短歌行》 首先《短歌行》一首用于宴饮的诗,诗的最终意思,是能求得大才贤士,和自己一起平定天下,建立功业。

这是诗的的开头两句,正适合宴饮的场面。

对着美酒,当着慨歌,这种欢心的场面在人的短暂的一生中是少有的。

然后有这一开头,谈到忧过忧民,谈到思贤纳士之心,谈到定国安邦之意。

从全诗来看,不能把这两句当做的消极的及时行乐的思想,两汉的诗已经由《诗经》的四言诗转入五言体。

本诗纯属四言,可以说是两汉的四言中的代表之作。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短歌行》 杜康:人名,传说是第一个造酒的人,后世因此以“杜康”借代为酒。

曹操写这首诗的时候,正直天下大乱,有些大大小小的诸侯们虽然已经消灭,但还远远达不到统一的地步。

战争,挫折,随时可见。

做为一个政治家和诗人处于对事实政局的担心,有时候借酒来暂时消除烦恼。

并由此引出下文,希望能求得更多天下人才的辅助,共同安定天下。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饶树三匝,何枝可依。

——《短歌行》 “何枝可依”在有的版本中做“无枝可依”。

月明星稀是在写景象,简洁而真实,这四字已经成为了成语。

写乌鹊绕树,是用的对比的方法,实际则写战争中的人民流亡失所,无所安身之处。

言外之意就是自己要招揽天下英雄豪杰,平定天下,使百姓能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实现自己的平生抱负。

周公吐脯,天下归心。

——《短歌行》 司马迁在《史记·周鲁公世家》中记载:周公说:“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脯,起以待士,有恐失天下之贤人。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为了接待天下贤士,吃饭的时候贤士来了,吐出口中的食物,前往接待。

一顿饭要“吐脯”多次,说明为国求贤的渴望之情。

曹操借周公吐脯之事,来比喻自己,表示也要像周公那样来治国安邦。

在字面上没有明说,借用一个典故来说明问题,即精练,又深透,完全的体现出了作者对历史典故和文学的了解。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步出夏门行·观沧海》 东汉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秋,曹操率大军北争乌桓,路过碣石山(山在河北省北戴河外,六朝的时候沉入海底)时,写下了这组诗。

这是一首描写景物的诗作;当时正是秋天,秋风萧瑟的吹着,面对这一望无际的大海,看着这波澜壮阔的洪波,使诗人胸襟为之抒扩,思想为之奔腾,脑海为之共舞,想见他当年秋风壮志悲歌之情。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步出夏门行·龟虽寿》 本诗写万物没有不死的,人也同样如此,但胸怀壮志的人,在其奋斗的一生中,壮志却是无尽的,并说明人的寿命固然有限,但颐养得当,也可延年。

这是脍炙人口的佳句:千里之行的战马,老了,不在能够驰骋与战场之上,但它爬卧在马棚之下,仍不忘千里战场,仍怀有驰骋之心。

这两句是比,用以引出后两句。

胸怀壮志的人,到了老年,虽然力不从心,但仍然怀着建立功业的壮志。

在我们今天这个社会,从各个工作岗位退下来的老同志,还有多少人还在为了事业不断的献出他们的余热。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经常会想到这句千古流芳的名言。

曹操做为一个古代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为我们奉献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篇名句,在此,我仅仅对其其中的进行一个初步的赏析,以表达我对这位伟人的崇敬和缅怀之情。

展开

赞美曹操的诗句??跪求

心忧天下起蓬蒿,汉室江山独自挑。

未有英雄甘寂寞,向无竖子不招摇。

威名死后骂名续,大业生前帝业消。

罗氏一书真绝世,绵延毒害到今朝。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文成武就帝王才, 千古风流宴雀台。

赤壁云烟都散尽, 长江饮马几时来?邺则邺城水漳水,定有异人从此起:雄谋韵事与文心,君臣兄弟而父子;英雄未有俗胸中,出没岂随人眼底?功首罪魁非两人,遗臭流芳本一身;文章有神霸有气,岂能苟尔化为群?横流筑台距太行,气与理势相低昂;安有斯人不作逆,小不为霸大不王?霸王降作儿女鸣,无可奈何中不平;向帐明知非有益,分香未可谓无情。

呜呼!古人作事无巨细,寂寞豪华皆有意;书生轻议 冢中人,冢中笑尔书生气!魂梦归三国。

叹当时,熊罴初灭,虎狼兼续。

太惜英雄经赤壁,折戟沉沙败北。

悲泣泪,非关荣辱。

万里河山终难一,怅壮怀辜负成忧郁。

当此际,恨犹促。

可闻燕雀知鸿鹄?更汹汹,妄涂黑白,度人心腹。

浑水摸鱼多少事,细算无非私欲。

真不避,诸公耳目。

祸乱谁怜生灵血,对烽烟独唱升平曲。

争忍见,世人哭东汉烟尘漫四方,许昌田射马金镶。

昔年把酒惊刘备,却是双龙啸九苍。

东汉末年分三国,硝烟战火何其多?豪杰纷纷皆涌起,其一便是曹孟德。

少时聪慧心计深,一心扶汉思报国。

二十岁便举孝廉, 执起法分外严格。

历经几次周折后, 名声威望更显赫。

官渡之战获全胜,全仗曹公计谋多。

白马延津首告捷,进攻策略难琢磨。

分兵拒敌为上策,速战速决把敌破。

听取良言有主见,对待士卒性温和。

更兼郭嘉献奇谋,胜利才会有把握。

袁绍实在太轻狂,一连犯下诸多错。

其一用人不得当,其二自负能力弱。

其三谋臣不团结,相互拆台食恶果。

曹兵少然能取胜,袁兵多然却衰落。

袁本初败在轻敌,曹孟德胜在人和。

此后几战皆胜利,谋臣之功不可没。

曹操甚是惜人才,只要来投恩赏多。

对长辈敬重有加,对人才如饥似渴。

携天子以令诸侯,此作法有失有得。

利用献帝平天下,使用手段何不可。

扫除障碍成霸主,道路愈走愈宽阔。

修耕植以蓄军资,安百姓以防饥饿。

流利失所终减少,生活得以安心过。

此等功绩很卓越,还是归功曹孟德。

风流人物加英杰,自然难免好女色。

抢民女为己私欲,娶妻妾数目繁多。

典韦因此被杀害,曹操为此终取祸。

诸多强敌**灭,北方一统来庆贺。

本欲南下吞吴蜀,不料孙刘已联合。

依仗兵多势力广,自认胜敌有把握。

苦肉计曹操蔽甚,借东风依靠诸葛。

火烧曹军数十万,士卒鲜血汇成河。

岂料兵败于赤壁,丢盔弃甲险被捉。

本欲举兵再南下,怎奈岁月已蹉跎。

曹操还至洛阳后,不久大星便陨落。

纵观曹操的一生,悲中喜来悲中乐。

剿黄巾赖其英勇。

刺董卓仗其胆魄。

破袁绍展其才能。

击马超更怀计策。

烧乌巢断其粮草。

战宛城以少胜多。

杀荀彧惹人非议。

灭劲敌为人刻薄。

平乌桓促成统一,放关羽心胸宽阔。

人称治世之能臣,又称乱世之奸雄。

曹操一代文学家,提笔便能把诗作。

曹操一代军事家,思维敏捷有气魄。

曹操一代政治家,为人处世善思索。

曹操有功也有过,公正评判方才可。

东汉末年分三国,硝烟战火何其多?三分天下有其一,一统豪杰曹孟德!尝望官渡两军隔,魏武一剑决黄河。

马上笑谈霸王事,笔下千言走龙蛇。

生平豪迈吞宇宙,光阴百代中寿折。

遗言呈递枭雄令,千秋功过谁人驳?

曹操诗词集

短 歌 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注释】 〔1〕曹操这首诗作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

是时曹操已平定北方,率军南征至长江,与孙权决战。

这年冬天十一月十五日夜,皎月当空,江面风平浪静。

曹操乘船查看水寨,后置酒欢宴诸将。

酒至兴处,他横槊(shuò,长矛)赋诗,吟唱了这首《短歌行》。

《三国演义》第四十八回有当时赋诗情景的描写。

〔2〕意谓:应对酒放歌,因为人生短促,能活多少年头?一解:对酒临歌,这种情景人生能有几次?“当”作“临”解。

意思都是叹人生短促,时光易逝。

〔3〕去日,过去了的日子。

苦多,犹言恨多。

〔4〕这一句承接首句,意谓在感叹时光飞逝之余,应当慷慨高歌,无奈忧思重重,难以释怀。

〔5〕什么东西可以解除我的忧愁呢?只有酒了。

杜康,相传古代最初造酒的人。

这里作为酒的代称。

〔6〕衿(jīn),衣领。

青衿,周代学子的服装。

悠悠,绵长,形容忧虑不断。

这两句是借用《诗经·郑风·子衿》里的句子,表示对贤才的思念之深切。

〔7〕但,只。

君,指贤才。

沉吟,低声吟咏。

所吟咏的,即《诗经》中的《子衿》诗。

〔8〕呦呦,鹿鸣的声音。

苹,艾蒿,草名,初生时可食。

〔9〕嘉宾,尊贵的客人。

鼓,弹奏。

瑟、笙,两种乐器名。

以上〔8〕〔9〕两句,引自《诗经·小雅·鹿鸣》。

《鹿鸣》是欢宴宾客的诗篇,作者在这里表达自己期待贤者、招纳贤才的热诚。

〔10〕掇,拾取。

此句把贤者比作高空明月,可望不可即,喻人才难得。

〔11〕从中来,犹指从心里生出。

〔12〕陌、阡,田间小路。

南北为阡,东西为陌。

“越陌度阡”,指贤士远道而来。

枉用,指贤士屈尊相从。

这是客气话。

存,问候,慰问。

〔13〕契阔,久别。

旧恩,往日的情谊。

此句意谓:在今日的宴会上,与久别的贤士们促膝谈心,使我想起了往日的情谊。

〔14〕乌鹊,乌鸦。

〔15〕匝(zā),周,圈。

〔14〕〔15〕两句意思是还有大批的贤士像南飞的乌鸦,它们绕树徘徊,还没有选定最后的归宿。

〔16〕哺,口中咀嚼着的食物。

相传古代周公因忙于接待天下贤士,有时连吃饭都要吃吃停停。

吐哺,把口中咀嚼的食物吐出来。

(《韩诗外传》说周公“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 【赏析】 自古以来叹时光易逝、人生易老者,大有人在。

有的是因岁月蹉跎、“不知老之将至”而嗟叹;有的是因富贵荣华未及尽享而叹惋;也有的是因贪生畏死而惆怅。

曹操的《短歌行》开头也发出了时光短促、人生几何的慨叹。

但我们读过全传,就会感到,作者发此感慨,是因为他感到年事渐高(时年五十四岁),时日见浅,而眼下大业未成,匡扶济世之才又极为难得,是紧迫感、焦灼感使然。

正是因为有这种思想,对于已经“越陌度阡”屈尊任用的,“契阔谈宴”,热诚相待;对那些尚在“绕树三匝”、徘徊不定的贤士,发出“山不厌高,海不厌深”的呼唤,坦露自己求贤若渴的心迹。

这首诗使我们从另一个侧面看到曹操作为一代政治家的英雄本色:他有爱才、礼贤的政治家的胸襟;他有统一天下的宏大志愿;他有开创新局面的进取精神。

曹操的这首诗气魄宏伟,感情充沛。

读着“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这样的诗句,你会强烈地感受到作者渴求贤才的殷切心情;读着“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你会感到诗人博大坦荡的胸怀。

而这种诗句,也只有像曹操这样一位有雄才大略、感情豪放的人才能吟得出来。

度 关 山天地间,人为贵。

立君牧民,为之轨则。

车辙马迹,经纬四极。

黜陟幽明,黎庶繁息。

於铄贤圣,总统邦域。

封建五爵,井田刑狱。

有燔丹书,无普赦赎。

皋陶甫侯,何有失职?嗟哉后世,改制易律。

劳民为君,役赋其力。

舜漆食器,畔者十国,不及唐尧,采椽不斫。

世叹伯夷,欲以厉俗。

侈恶之大,俭为共德。

许由推让,岂有讼曲?兼爱尚同,疏者为戚。

气 出 唱华阴山,自以为大。

高百丈,浮云为之盖。

仙人欲来,出随风,列之雨。

吹我洞箫,鼓瑟琴,何訚訚!酒与歌戏,今日相乐诚为乐。

玉女起,起舞移数时。

鼓吹一何嘈嘈。

从西北来时,仙道多驾烟,乘云驾龙,郁何务务。

遨游八极,乃到昆仑之山,西王母侧,神仙金止玉亭。

来者为谁?赤松王乔,乃德旋之门。

乐共饮食到黄昏。

多驾合坐,万岁长,宜子孙。

却 东 西 门 行鸿雁出塞北,乃在无人乡。

举翅万馀里,行止自成行。

冬节食南稻,春日复北翔。

田中有转蓬,随风远飘扬。

长与故根绝,万岁不相当。

奈何此征夫,安得驱四方!戎马不解鞍,铠甲不离傍。

冉冉老将至,何时返故乡?神龙藏深泉,猛兽步高冈。

狐死归首丘,故乡安可忘!秋胡行 其一年代:【魏晋】 作者:【曹操】 体裁:【】 类别:【】晨上散关山,此道...

曹操是哪个朝代的诗人?他是东汉末年的?家,?家。

他的诗以什么见...

曹操是东汉末年的诗人,他是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

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

曹操在世时,担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去世后谥号为武王。

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

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尤工章草,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评其为“妙品”。

曹操在中国的影视剧形象中多以"奸雄“出现,但在历史上其实是一个颇有作为的帝王,毛泽东曾说“我的心与曹操是相通的”。

2013年11月,复旦大学通过研究发现曹操既非一些史学家认为的夏侯氏后人,也非汉代丞相曹参的后代。

曹操的诗歌,今存20多篇,全部是乐府诗体。

内容大体上可分三类。

一类是关涉时事的,一类是以表述理想为主的,一类是游仙诗。

与时事有某种关联的作品有《薤露行》、《蒿里行》、《苦寒行》、《步出夏门行》等。

《薤露行》、《蒿里行》二诗,作于建安初年。

前一篇反映何进谋诛宦官事败,董卓入洛阳作乱;后一篇写关东各州郡兴兵讨卓,又各怀野心,互相杀伐,在内容上紧相承接。

诗篇以简练的语言,高度概括地写出了这一段历史过程,因此被誉为“汉末实录,真诗史也”(钟惺《古诗归》)。

尤其可贵的是,在《蒿里行》诗中他以同情的笔调,写出了广大人民在战乱中所罹的深重苦难:“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苦寒行》作于建安十一年,诗篇描写冬日太行山区的酷寒、荒芜、险峻,形象生动,同时也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感受。

《步出夏门行》作于建安十二年征三郡乌桓时。

该诗包括“艳”(前奏)及四解。

“艳”着重写了诗人出征时的复杂心情。

一解“观沧海”,写进军途经碣石时的观感;二解“冬十月”、三解“土不同”,写归途中见闻;四解“龟虽寿”,写取得了这场重要战役胜利后的思想活动。

其中“观沧海”描写大海景象,“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气势磅礴,格调雄放,映衬出诗人包容宇宙、吞吐日月的阔大胸怀。

“龟虽寿”以一系列生动的比喻,表达诗人对人生及事业的看法:“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这是诗人贯彻终生的积极进取精神的真实表白。

以表述理想为主的诗歌有《度关山》、《对酒》、《短歌行》等。

前两篇写政治理想。

他设想的太平盛世是儒法兼采、恩威并用的贤君良臣政治。

这在汉末社会大破坏的现实背景下,无疑是具有进步意义的。

《短歌行》的主题是求贤,以“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等诗句,抒发求贤若渴,广纳人才,以冀成其大业心情。

在艺术风格上,曹操诗歌朴实无华、不尚藻饰。

它们以感情深挚、气韵沉雄取胜。

在诗歌情调上,则以慷慨悲凉为其特色。

慷慨悲凉,这本来是建安文学的共同基调,不过在曹操的诗中,它表现得最为典型,最为突出。

在诗歌体裁上,曹操的乐府诗并不照搬汉乐府成规,而是有所发展。

如《薤露行》、《蒿里行》,在汉乐府中都是挽歌,他却运用旧题抒写了全新的内容。

曹操开创了以乐府写时事的传统,影响深远。

建安作家以及从南北朝直到唐代的许多诗人,他们拟作的大量乐府诗,都可以说是这一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曹操在文学上的功绩,还表现在他对建安文学(见建安七子)所起的建设性作用上,建安文学能够在长期战乱、社会残破的背景下得以勃兴,同他的重视和推动是分不开的。

刘勰在论述建安文学繁荣原因时,就曾指出“魏武以相王之尊,雅爱诗章”(《文心雕龙时序》)。

事实上,建安时期的主要作家,无不同他有密切关系。

曹丕、曹植是他的儿子,“七子”及蔡琰等,也都托庇于他的荫护。

可以说,“邺下文人集团”就是在他提供的物质条件基础上形成的;而他们的创作,也是在他的倡导影响下进行的。

此外,曹操还有不少其他文章传世,例如《请追增郭嘉封邑表》、《让县自明本志令》、《与王修书》、《祀故太尉桥玄文》等,文字质朴,感情流露,流畅率真。

曹操的诗以什么见称

曹操诗以慷慨悲凉为见称,曹操的诗歌一般多用于短句,并且句尾押韵,读起来轻快而且朗朗 上口,体现出乐府诗的魅力和特色。

1、曹操介绍: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 州)人。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 ,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曹操曾担任东汉丞相,后加封魏王,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

去世后谥号为武王。

其子曹丕 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2、史书评价 陈寿《三国志》:“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视四州,强盛莫敌。

太祖运筹演 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 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 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

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 王沈《魏书》:“太祖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

书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

登高必赋,及 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

” 3、其他成就 曹操对文学、书法、音乐等都有深湛的修养。

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孟德新书》 等书。

曹操的文学成就,主要表当今诗歌上,散文也很有特点。

曹操的诗歌,今存20多篇,全部是 乐府诗体。

内容大体上可分三类。

一类是关涉时事的,一类是以表述理想为主的,一类是游仙 诗。

...

曹操“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的全诗?

《短歌行》两汉·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拓展资料1、赏析: 《短歌行》实际上就是一曲“求贤歌”、运用了诗歌的形式,含有丰富的抒情成分,能起到独特的感染作用,有力地宣传了他所坚持的主张,配合了他所颁发的政令。

它是政治性很强的诗作,主要是为曹操当时所实行的政治路线和政治策略服务的;然而它那政治内容和意义却完全熔铸在浓郁的抒情意境之中。

全诗充分发挥了诗歌创作的特长,准确而巧妙地运用了比兴手法,来达到寓理于情,以情感人的目的。

在曹操的时代,他就已经能够按照抒情诗的特殊规律来取得预期的社会效果,这一创作经验显然是值得借鉴的。

同时因为曹操在当时强调“唯才是举”有一定的进步意义,所以他对“求贤”这一主题所作的高度艺术化的表现,也应得到历史的肯定。

2、创作背景: 此诗的写作时期各说不一,归之有两种说法: 一是赤壁之战之前二是赤壁之战之后。

第一种说法以章回小说为据,不可靠。

第二种说法也无史政。

所以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尚无定论。

3、作者: 曹操(155年-220年正月庚子),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汉族。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

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

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尤工章草,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评其为“妙品”。

...

曹操是那个朝代的诗人?

曹操是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曹操(155~220),即魏武帝。

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字孟德,小名阿瞒,谯(今安徽亳县人)。

东汉末年,在镇压黄巾起义军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占据兖州,分化、诱降青州黄巾军的一部份,编为“青州兵”。

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今河南许昌东)。

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

官渡之战大破军阀袁绍后,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

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

后封魏王。

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

他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门第观念,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

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精于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

善诗歌,《蒿里行》、《观沧海》等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

散文亦清峻整洁。

著作有《魏武帝集》,已佚,有明人本。

今有整理排印本《曹操集》。

曹操《短行歌》全诗

短行歌 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简评 《短歌行》是汉乐府的旧题,属于《相和歌·平调曲》。

这就是说它本来是一个乐曲的名称,这种乐曲怎么唱法,现在当然是不知道了。

但乐府《相和歌·平调曲》中除了《短歌行》还有《长歌行》,唐代吴兢《乐府古题要解》引证古诗“长歌正激烈”,魏文帝曹丕《燕歌行》“短歌微吟不能长”和晋代傅玄《艳歌行》“咄来长歌续短歌”等句,认为“长歌”、“短歌”是指“歌声有长短”。

我们现在也就只能根据这一点点材料来理解《短歌行》的音乐特点。

《短歌行》这个乐曲,原来当然也有相应的歌辞,就是“乐府古辞”,但这古辞已经失传了。

现在所能见到的最早的《短歌行》就是曹操所作的拟乐府《短歌行》。

所谓“拟乐府”就是运用乐府旧曲来补作新词,曹操传世的《短歌行》共有两首,这里要介绍的是其中的第一首。

这首《短歌行》的主题非常明确,就是作者希望有大量人才来为自己所用。

曹操在其政治活动中,为了扩大他在庶族地主中的统治基础,打击反动的世袭豪强势力,曾大力强调“唯才是举”,为此而先后发布了“求贤令”、“举士令”、“求逸才令”等;而《短歌行》实际上就是一曲“求贤歌”、又正因为运用了诗歌的形式,含有丰富的抒情成分,所以就能起到独特的感染作用,有力地宣传了他所坚持的主张,配合了他所颁发的政令。

《短歌行》原来有“六解”(即六个乐段),我们现在按照诗意分为四节来读。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幽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在这八句中,作者强调他非常发愁,愁得不得了。

那么愁的是什么呢?原来他是苦于得不到众多的“贤才”来同他合作,一道抓紧时间建功立业。

试想连曹操这样位高权重的人居然在那里为“求贤”而发愁,那该有多大的宣传作用。

假如庶族地主中真有“贤才”的话,看了这些话就不能不大受感动和鼓舞。

他们正苦于找不到出路呢,没有想到曹操却在那里渴求人才,于是那真正有才或自以为有才的许许多多人,就很有可能跃跃欲试,向他“归心”了。

“对酒当歌”八句,猛一看很象是《古诗十九首》中的消极调子,而其实大不相同。

这里讲“人生几何”,不是叫人“及时行乐”,而是要及时地建功立业。

又从表面上看,曹操是在抒个人之情,发愁时间过得太快,恐怕来不及有所作为。

实际上却是在巧妙地感染广蟆跋筒拧保?嵝阉?侨松?拖蟆俺?丁蹦茄?子谙?В?暝铝魇乓丫?芏啵?Ω酶辖裟枚ㄖ饕猓?轿艺饫锢词┱贡Ц骸K?砸痪?治霰悴荒芽闯觯??信ㄓ舻氖闱槠?瞻??讼嗟鼻苛业恼?文康摹U庋???哪康亩?室庖?玫统恋牡髯永捶⒍耍?夤倘槐砻鞑懿僬嬗兴?某钏迹??圆潘档谜媲校坏?硪环矫嬉舱?蛭?ü?庋?牡髯痈?艽蚩?τ谙虏恪⒍嗬?枘选⒂旨庇谘罢页雎返娜耸康男撵椤K?运涤靡夂颓泊始仁钦媲械模?彩乔擅畹摹T谡獍司涫?校?饕?那楦刑卣骶褪且桓觥俺睢弊郑?俺睢钡叫枰?镁评聪?猓ā岸趴怠毕啻?亲钤缭炀频娜耍?饫锞陀盟?拿?掷醋骶频拇?疲?!俺睢闭庵指星楸旧硎俏薹ㄆ兰鄣模?芄黄兰鄣闹皇钦庵智楦械目凸勰谌荩?簿褪俏?裁炊?俺睢薄S捎谧运健⑼欠稀⑸踔练炊?脑倒识?睿?敲凑獬罹褪且恢窒??母星椋环粗???拍持钟薪?揭庖宓哪康亩?睿?蔷统晌?恢只??那楦小7诺骄咛宓睦?繁尘爸锌矗?懿僭谡饫锼?泶锏某钚骶褪鞘粲诤笳撸?Ω玫玫角〉钡睦?菲兰邸G迦顺裸煸凇妒?刃思恪分兴担骸按耸?春焊摺洞蠓绺琛匪济褪恐?家病!?松?负巍?⒍耍?谴??焦胖?跽咧?倜??怀ぃ?什⒔ㄊフ埽?躁莺笏谩!闭饪梢运祷?旧隙?昧瞬懿俜⒊畹暮?猓徊还??健安⒔ㄊフ埽?躁莺笏谩被刮疵馑档糜卦丁2懿俚笔笨悸堑氖且?谒?约赫庖簧?薪崾?铰遥?骋蝗?泄?S牒焊咦娉?洞蠓绺琛肥羌扔邢嗤ㄖ?Γ?灿胁煌??Φ摹?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沈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这八句情味更加缠绵深长了。

“青青”二句原来是《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话,原诗是写一个姑娘在思念她的爱人,其中第一章的四句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你那青青的衣领啊,深深萦回在我的心灵。

虽然我不能去找你,你为什么不主动给我音信?)曹操在这里引用这首诗,而且还说自己一直低低地吟诵它,这实在是太巧妙了。

他说“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固然是直接比喻了对“贤才”的思念;但更重要的是他所省掉的两句话:“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曹操由于事实上不可能一个一个地去找那些“贤才”,所以他便用这种含蓄的方法来提醒他们:“就算我没有去找你们,你们为什么不主动来投奔我呢?”由这一层含而不露的意思可以看出,他那“...

有谁知道曹操短歌行诗词的全部注解!

译文: 面对美酒应该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

好比晨露转瞬即逝,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 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填满心窝。

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

那穿着青领(周代学士的服装)的学子哟,你们令我朝夕思慕。

正是因为你们的缘故,我一直低唱着《子衿》歌。

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悠然自得啃食在绿坡。

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宾客。

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你运转着,永不停止; 我久蓄于怀的忧愤哟,突然喷涌而出汇成长河。

远方宾客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

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

明月升起 ,星星闪烁,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

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 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

只有像周公那样礼待贤才,才能使天下人心都归向我。

详解: 《短歌行》原来有“六解”(即六个乐段),我们现在按照诗意分为四节来读。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幽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在这八句中,作者强调他非常发愁,愁得不得了。

那么愁的是什么呢?原来他是苦于得不到众多的“贤才”来同他合作,一道抓紧时间建功立业。

试想连曹操这样位高权重的人居然在那里为“求贤”而发愁,那该有多大的宣传作用。

假如庶族地主中真有“贤才”的话,看了这些话就不能不大受感动和鼓舞。

他们正苦于找不到出路呢,没有想到曹操却在那里渴求人才,于是那真正有才或自以为有才的许许多多人,就很有可能跃跃欲试,向他“归心”了。

“对酒当歌”八句,猛一看很象是《古诗十九首》中的消极调子,而其实大不相同。

这里讲“人生几何”,不是叫人“及时行乐”,而是要及时地建功立业。

又从表面上看,曹操是在抒个人之情,发愁时间过得太快,恐怕来不及有所作为。

实际上却是在巧妙地感染广大“贤才”,提醒他们人生就象“朝露”那样易于消失,岁月流逝已经很多,应该赶紧拿定主意,到我这里来施展抱负。

所以一经分析便不难看出,诗中浓郁的抒情气氛包含了相当强烈的政治目的。

这样积极的目的而故意要用低沉的调子来发端,这固然表明曹操真有他的愁思,所以才说得真切;但另一方面也正因为通过这样的调子更能打开处于下层、多历艰难、又急于寻找出路的人士的心扉。

所以说用意和遣词既是真切的,也是巧妙的。

在这八句诗中,主要的情感特征就是一个“愁”字,“愁”到需要用酒来消解(“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这里就用他的名字来作酒的代称)。

“愁”这种感情本身是无法评价的,能够评价的只是这种情感的客观内容,也就是为什么而“愁”。

由于自私、颓废、甚至反动的缘故而愁,那么这愁就是一种消极的感情;反之,为着某种有进步意义的目的而愁,那就成为一种积极的情感。

放到具体的历史背景中看,曹操在这里所表达的愁绪就是属于后者,应该得到恰当的历史评价。

清人陈沆在《诗比兴笺》中说:“此诗即汉高《大风歌》思猛士之旨也。

‘人生几何’发端,盖传所谓古之王者知寿命之不长,故并建圣哲,以贻后嗣。

”这可以说基本上懂得了曹操发愁的含意;不过所谓“并建圣哲,以贻后嗣”还未免说得迂远。

曹操当时考虑的是要在他自己这一生中结束战乱,统一全中国。

与汉高祖唱《大风歌》是既有相通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的。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沈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这八句情味更加缠绵深长了。

“青青”二句原来是《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话,原诗是写一个姑娘在思念她的爱人,其中第一章的四句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你那青青的衣领啊,深深萦回在我的心灵。

虽然我不能去找你,你为什么不主动给我音信?)曹操在这里引用这首诗,而且还说自己一直低低地吟诵它,这实在是太巧妙了。

他说“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固然是直接比喻了对“贤才”的思念;但更重要的是他所省掉的两句话:“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曹操由于事实上不可能一个一个地去找那些“贤才”,所以他便用这种含蓄的方法来提醒他们:“就算我没有去找你们,你们为什么不主动来投奔我呢?”由这一层含而不露的意思可以看出,他那“求才”的用心实在是太周到了,的确具有感人的力量。

而这感人力量正体现了文艺创作的政治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他这种深细婉转的用心,在《求贤令》之类的文件中当然无法尽情表达;而《短歌行》作为一首诗,就能抒发政治文件所不能抒发的感情,起到政治文件所不能起的作用。

紧接着他又引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四句,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意思是说只要你们到我这里来,我是一定会待以“嘉宾”之礼的,我们是能够欢快融洽地相处并合作的。

这八句仍然没有明确地说出“求才”二字,因为曹操所写的是诗,所以用了典故来作比喻,这就是“婉而多讽”的表现方法。

同时,“但为君故”这个“君”字,在曹操的诗中也具有典型意义。

本来在《诗经》中,这“君”只是指一个具体的人;而在这里则具有了广泛的意义:在当时凡是读到曹操此诗的“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