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人生死,关系一家,倘有失手,悔恨何及?

2、善养性者,先饥而食,先渴而饮,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

3、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

4、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纯良,不可信也。

5、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

6、治病不明岁气盛衰,人气虚实,而释邪攻正,实实虚虚,医之罪也。

7、学医总须多读书,多看各家书籍,自然腹中渊博,胸有准绳。

8、夫医药为用,性命所系。

9、夫医诚难知,知之不精,则罪更甚于不知。

10、无恒德者,不可以作医。

11、师古人之意,而不泥古人之方,乃为善学古人。

12、人借气以充其身,故平日在乎善养,所忌最是怒。

13、医学贵精,不精则害人匪细。

14、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器利而后工乃精,医者舍方书何以为疗病之本。

15、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16、读书而不临证,不可以为医;临证而不读书,亦不可以为医。

17、未医彼病,先医我心。

18、古人医在心,心正药自真。

19、医也者,顺天之时,测气之偏,适人之情,体物之理。

20、所以志学之岁,驰百金而询经方,耄及之年,竟三余而勤药饵。

21、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

22、医书不熟则医理不明,医理不明则医识不精,医识不精则临证游移。

23、知常达变,能神能明,如是者谓之智圆。

24、看方犹看律,意在精详;用药如用兵,机毋轻发。

25、盖医出于儒,非读书明理,终是庸俗昏昧,不能疏通变化。

26、知其浅而不知其深,犹未知也。知其偏而不知其全,犹未知也。

27、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28、医虽小道,而性命攸关,敢不知慎!

29、良医则贵察声色,神工则深究萌芽。

30、夫医者,非仁爱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

31、大约心细则眼明,而理名则心细,多读书辨证则理明识广。

32、不读书穷理,则所见不广,认症不真;不临证看病,则阅历不到,运动不熟。

33、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

34、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35、病不可不察隐情,药不可徒拘成法。

36、后生志学者少,但知爱富,不知爱学,临事之日,方知学为可贵,自恨孤陋寡闻。

37、医人不得恃己所长,专心经略财物。

38、医者,书不熟则理不明,理不明则识不精。

39、业医者,活人之心不可无,而自私之心不可有。

40、医非博不能通,非通不能精,非精不能专。必精而专,始能由博而约。

41、医者仁术,圣人以之赞助造化之不及,所贵者,扶危救困,起死回生耳。

42、人必有天赋之才而读破万卷,庶可以为医矣。

43、古方不可不言,不可信之太过,亦不能全信。须对症细参,斟酌尽善。

44、医,仁术也。仁人君子,必笃于情。

45、生民何辜,不死于病而死于医,是有医不若无医也。学医不精,不若不学医也。

46、名相治国,名医活人,人贵于人有济耳。

47、望闻问切宜详,补泻寒温宜辨。

48、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

49、药能活人,亦能杀人,生死关头,间不容发,可不慎欤!

50、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恶于针石者,不可与言至巧。

51、凡看病施治,贵乎精一。

52、谨道如法,长有天命。

53、巧不离乎规矩,而实不泥乎规矩。

54、痛夭枉之幽厄,惜坠学之昏愚。乃博采群经。

55、盖医学通乎性命,知医则知立命。

56、初病在经,久病入络。

57、综观医学大纲,不外理法方药四字。

58、方不在多,心契则灵;症不在难,意会则明。

59、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损智,多事则形疲。

60、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善言古者,必有合于今;善言人者,必有厌于己。

61、饱食即卧,乃生百病。

62、治身养性谨务其细,不可以小益为不平而不修,不可以小损为无伤而不防。

63、学问无窍,读书不可轻量也。

64、良医处世,不矜名,不计利,此其立德;挽回造化,立起沉疴,此其立功也。

65、善摄生者,无犯日月之忌,无失岁时之和。

66、不知为不知,亦良医也。

67、夫医官用药,如将帅之用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