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焦虑症

六、微博焦虑症

连续上微博六小时可能成瘾。事实上,微博成瘾的病例越来越多。国内各大医院心理科都出现类似病人。根据《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如果个人平均每天用于非工作学习目的连续上网超过6小时,且符合以下症状标准超过3个月,即为“网络成瘾”。 

同时,成瘾标准也要在以下5条至少符合1条;为达到满足感而不断增加使用网络的时间和投入程度;使用网络的开始、结束及持续时间难以控制;固执地使用网络而不顾其明显的危害性后果,即使知道网络使用的危害仍难以停止;因使用网络而减少或放弃了其他兴趣、娱乐或社交活动;将使用网络作为一种逃避问题或缓解不良情绪的途径。 同样的道理,每日上微博6小时,且符合以上症状标准超过3个月,即为微博成瘾。

微博成瘾会致两大心疾。“别小看微博成瘾,它很可能导致焦虑症和强迫症。”比如某个人每天打开电脑第一件事就是微博,每天要发微博10条以上,至少每天上1-3次微博,经常毫无原因地反复打开微博,反复刷新微博页面。符合上述条件的人已经患上微博强迫症。同时,上班上微博,下班也上微博,吃饭玩微博,上厕所都玩微博,一天到晚时刻保持高度兴奋的状态,连休息时间也被微博挤掉。这样往往会导致睡眠时间不足,疲惫,精神衰弱,更严重的会导致焦虑症产生。

七、成功焦虑症

成功焦虑症指的是那些由于渴望“成功”,又无法达到,从而出现焦虑、失眠,性情暴躁,甚至免疫力愈下的状况。“成功焦虑症”是一种折磨现代人身心的时代病症。“成功焦虑症”的实质是,人们怀着功利的心态,希望能迅速达到社会认可的成功标准。从小被这样教育长大的小孩,真正面临就业时,症状愈发严重。学的东西都是速成的,经不起考验;眼光却是很高的,工资要高,地位也要高。

从文化传统来说,“成王败寇”、“建功立业”等文化观念长期占据人们意识形态的顶峰。一个孩子刚生下来,就被灌输了这样的观念,而且在每一个细节中进行强化,从此,一个人的人生观便被彻底地绑上了追逐“成功”的战车。在这种文化的熏陶下,很多人都患上 “完美主义”病症,用一切完美的标准要求自己,容不得半点瑕疵和失败,除了成功,个人的喜怒哀乐已不足与外人道也。

当前社会风尚,大家都在往“成功”的独木桥上涌,社会评价标准是单一的,就是人人都做CEO,人人都大富大贵、出人头地。成功学的泛滥,带来的后果是,为了所谓的成功人们可以不择手段,甚至于牺牲人伦、正义。在这样急功近利的文化潮流中,很多人失去了平常心,失去了平平淡淡的人生境界,追求一夜暴富、一夜成名,有的不惜践踏尊严、破坏法纪。

八、总结焦虑症

“年底了,各类总结计划,真心崩溃。”因为要交出个人总结、队伍总结、先进集体工作总结等7份书面报告,网友“果冻公主”忍不住到网上吐苦水。除此之外,她还得交出一份2012年的工作计划,面对8份“作业”,她彻底陷入抓狂状态。

真正让她觉得无语的是,2011年乏善可陈,想来想去她也找不出什么可以写入总结的内容。而像“果冻公主”一样苦恼的白领不在少数,如何搞定年终小结,成为网络里热烈讨论的话题。把去年的改头换面,修改部分数据和事实;到网上套用总结模板,求个顺利过关……热烈讨论下,什么招数都有,甚至有人表示网上还有代写总结的枪手可以雇佣。

老题每年都要新做,轮到谁写总结的时候都会感觉乏善可陈,不少白领都为这份年终“作业”而焦虑苦恼。更有甚者,一人要交多份总结,忍不住上网宣泄崩溃的情绪。与此同时,代写总结的生意近日在网络红火起来,人力资源专家提醒,工作总结请人“捉刀”可能弄巧成拙,失去工作态度分和诚实分,想法太多的人得焦虑症的几率会增加。

九、急性焦虑症

在如今快节奏的生活状态下,有很多朋友都患上了急性焦虑症。触发机因很多:第一,应激事件:在有应激事件发生的情况下,更有可能出现焦虑症。而甲状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这些和紧张情绪有关的激素的分泌紊乱(过量)则对以上过程有放大作用。 第二,认知过程:在焦虑症状的形成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抑郁症病人比一般人更倾向于把模棱两可的、甚至是良性的事件解释成危机的先兆,更倾向于认为坏事情会落到他们头上,更倾向于认为失败在等待着他们,更倾向于低估自己对消极事件的控制能力。 第三,躯体疾病:病人的焦虑症状可以由躯体因素而引发,比如,甲状腺亢进、肾上腺肿瘤。

该病发作时,急性焦虑症病发时病人突然觉得心慌,气急,窒息感,有人感觉就要死了,有人感觉这关过不去就会疯了,一时间浑身出汗,四肢无力甚至动弹不得,其实都未必会死或疯掉.患者往往有很强的求医欲,但往往都是去内科急诊或心血管科看病。极端典型个案中,有花费40万反复做各种检查都未能得到确诊的。

十、公德焦虑症

公德焦虑症,社会公德大面积缺失与社会转型期的特点密切相关,中国社会的发展正处于一个多重转型相叠加的时期,经济体制在转变,社会体制在转型,道德规范在转换。很多的制度、规范、机制尚在发展与成长之中,公共的道德规范还没有完善和刚性化,还没有内化于民众的心中,道德理念还只是在社会的表层上游走。

公德焦虑症,有位中学生将捡到的五元钱交给警察叔叔时,警察却称“无法处理”又还给了她。这让小杨十分郁闷,不知道遇到这样的事儿该怎么办。面对上交的五元钱,年轻的警察一脸茫然,他们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认为拒收最为稳妥。而这却造成了青少年郁闷和茫然。我们要通过信用体系的建设,形成一种类似的局面:每个人时常检查自己的公德行为,就像检查自己的车有没有汽油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