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不幸来敲门的时候,你敢做自己的局外人吗
作者:沈熹微
那年冬天,有同学问我,嘿,兔子,你的脸上长了冻疮吗?
我心想开什么玩笑,哪有人冻疮长到脸上。
回家细照镜子,才发现自己的脸青一块紫一块,像家暴现场,再检查身体,腿部和肚子肿胀如皮球,稀疏地分布着面目可疑的紫斑。感官上我向来迟钝,因为常年生活在气候湿冷的四川盆地,对入冬以来关节上的疼痛算是习以为常。等到病症蔓延到身体各处,才惊觉是真的出了问题。彼时已临近除夕,翻过新年,我便由父母带着去医院检查,从此踏上求医的漫漫征程。
那年我16岁。很久之后想起都觉得不可思议,在16岁以后的记忆中,“奔跑”从此缺席。我是个没什么野心的小镇姑娘,若非生病,从未想过能够到达那么多地方。后来我走了很远,去了好些城市,却再也没有奔跑过。
从医院回来我就休学了,医生的指令是“卧床半年”。像被一道闪电劈头击倒的树木,我被横空飞来的疾病击中。
为什么会是我之为什么
要接受生病的事实,仿佛叫你将衰神迎进家门,说起来简单,实际一点都不容易。动物有趋利避害的本能,人们对中彩票肯定接受无困难,但是在遭受不幸时第一反应总是难免望天咆哮:为什么,为什么。
追寻原因并非完全于事无补,但过分执着于对原因的追求,则像一个人走路的时候频频回头看——就算脖子不扭伤,迟早要再跌跟头。
细想我生病的根源,除了不爱运动常感冒,大约要托小镇医生们滥用抗生素的福。还有更凶残的解释,说我上辈子作孽太多,小鬼们现在拿绳子索命来了。前世因缘无从考证,徒然给了从事迷信活动的婆子们敲诈勒索的权利。人在被闷棍敲晕后多半乱了方向,以为处处都是路,走来走去,不过是在迷宫里绕圈圈。
放下心中的追问,是在获得平静快乐的修行中,必须要走的第一步。
作为发问的主体,你可以试着将“为什么生病的人会是我”,换成“是的,我生病了,这是事实。”每当你想要针对自己所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发问时,试一试,把问句变成陈述句,比如“为什么炒我鱿鱼?”“你为什么不再爱我?”换成“是的,我被解雇了。”“你不再爱我,这是事实。”
怎么样,是不是有了一点心平气和的感觉?
停止追问,不是叫停我们知道事情的根源,而是提倡以一种更为平和客观的视角去获悉。一面疯狂摇晃的镜子怎可照影出真实的世界?再清澈的水,也只有平静无波的时候,才能显现出下面躺着的鹅卵石。
为什么会是我之会是我
扪心自问,在遭受不幸敲门的时候,你所爆发的反抗情绪,是针对不幸本身,还是针对“不幸落到我头上”这件事?
同样是失恋,发生在别人身上我们大多慨叹一句;同样是失业,对被解聘的同事我们尚且懂得拍肩鼓励一声。同样的事情,主体在换成自己后就变得无法承受。因为我们太过于看重自身。
正确说来,我们不是难以接受不公平待遇,而是无法接受自己成为被命运“迫害”的对象。我们常常抱怨上天有失公正,其实真正有失公正的,是我们的心。